易燃液體的危害及防治——乙醇
2006-04-1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乙醇又稱酒精,是五色、透明、易揮發和易燃的液體。有酒的氣味和刺激性辛辣滋味。制法有發酵法,以淀粉(如甘薯、玉米、高粱等)或糖質(如糖蜜、甜菜等)為原料進行發酵制得;工業上用乙烯直接或間接水合制得。
分子式:C
2H
60。相對分子質量:46.07。熔點:-117.3℃。沸點:78.4℃。飽和蒸氣壓:5.33kPa(19℃)。閃點:12℃。自燃溫度:363℃。臨界溫度:243.1℃,臨界壓力:6.38MPa。相對蜜度(水=1):0.79,相對密度(空氣=1):1.59。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于甲醇、醚、氯仿、甘油等多種有機溶劑。有吸濕性。
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極限為3.5%~18.0%(體積分數)。燃燒熱:1365.5kJ/mol。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若遇高溫,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燃燒時發出紫色火焰。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險貨物編號:32061,UN編號:1170,CAS號:64-17-5。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涂料、醫藥、合成橡膠等有機化工原料,75%乙醇用作消毒劑,也可用作溶劑等。
健康危害表現 人長期口服乙醇能引起慢性中毒,可見到肝、心肌脂肪浸潤,重者可發生肝硬化,慢性軟腦膜炎和慢性胃炎。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先作用于大腦皮質,表現為興奮,最后由于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受抑制而死亡;呼吸中樞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中毒表現為興奮,多言多語,有的發酒瘋,言行失去自主,步態蹣跚,共濟失調,繼之進入昏睡期,嚴重者可深度昏迷。血液中乙醇含量達0.4%~0.5%時可致死亡。
慢性影響:長期飲酒或作業環境中濃度較高時,可引起頭痛、頭暈、易激動、無力、震顫、惡心等,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損害。乙醇尚可引起肌肉損害,產生所謂“乙醇肌病!逼つw反復接觸可引起干燥、脫屑、皸裂和皮炎。
急救措施 脫去污染衣著,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皮膚。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诜邞嫶罅繘鏊蟠咄、洗胃并就醫。
預防措施 在生產合成乙醇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設備和管道密閉不嚴和裝配不合理。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搞好密閉化,加強通風非常重要。進入高濃度環境應戴防毒口罩。工作現場禁止吸煙。
本品屬中閃點易燃液體。應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桶裝堆垛不可過大,應留墻距、頂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檢查走道。露天儲罐在夏季要有降溫措施。灌裝時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