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承德至秦皇島高速公路承德段土建工程
期限3年責任人朱子靳編制人劉寶存
審核人金崗審批人靜天文日期2010.3
(一)目的
通過附近不利地質條件的不斷查明,以便為針對性措施和有效施工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并最終實現隧道施工的動態化和長期安全。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管理處成立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
組長:靜天文
副組長:金崗
成員: 朱子靳、付利民、韋和生、王樹君
(三)具體分工如下:
1、朱子靳負責立即組織施工單位人員現場滅火、人員撲救和現場醫療救護。
2、付利民負責組織人員疏導、維護現場秩序,做好安全保衛。
3、韋和生負責立即組織同醫院、公安、消防部門的聯系,說明詳細事故地點、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王樹君負責現場物資、車輛的調度。
(四)通訊聯系
醫院急救中心:120
有關負責人電話:
單位負責人: 靜天文
責任人: 朱子靳
技術負責人:
一、隧道巖爆應急預案
(一)隧道施工現場巖爆事故的主要環節
本項目施工的隧道地處中山區地貌,沿線自然地形山高林密,溝谷縱橫,山體綿延,局部起伏較大,由于隧道最高點高程較高,最大埋深達到三百多米,隧道中部穿越微風化凝灰質砂礫巖,圍巖肉紅—灰紫色,堅硬,存在極強的高地應力,易產生巖爆。
(二)預防措施
1、管理處加大科研力度和資金投入,組織國內地質專家研究巖爆處理方案,加強超前地質探測和圍巖監測,及時掌握地質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巖爆防治措施。詳細記錄施工過程出現巖爆的時間、樁號、埋深、圍巖類別等資料,綜合分析歸納出巖爆發生的規律,增強巖爆發生的預見性。
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管理處要求施工單位若巖爆強度弱,可及時對圍巖實施噴水,濕潤圍巖,降低強度;若巖爆強度稍強,可及時實施噴水,在濕潤圍巖降低強度后,迅速進行噴錨支護,封閉圍巖;若巖爆強度大,應迅速撤離人員、設備,待巖爆稍弱后,迅速實施噴水和噴錨作業,封閉圍巖,以降低巖爆的發生。
3、在隧道穿越埋深較大的區段時,控制爆破選用預先釋放部分能量的方法,如超前預裂爆破法、切縫法和排孔法等,先期將巖層的原始應力釋放一些,以減少巖爆的發生。爆破應嚴格控制用藥量,以盡可能減少爆破對圍巖的影響。
4、可在臺車及裝渣機械、運輸車輛上加裝鋼板,構成"防石棚",以避免巖爆彈射出來的塊體傷及人員、設備。
5、根據巖爆發生的頻率和規模情況,必要時可縮短爆破循環進尺,初期支護和二襯要緊跟開挖掌子面,盡量減少巖層的暴露面和暴露時間,防止巖爆的發生。
(三)巖爆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當發生隧道巖爆傷人事故時,管理處立即啟動現場處置方案,迅速組織施工單位相關人員撤出施工人員,急救人員盡快趕往現場,抬出受傷者,并及時通知醫療部門,抬離危險區后立即進行施救,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對休克者,應先處理休克。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保持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巖爆發生區段在施工時施工單位應加強隧道初期支護強度,可采用噴鋼纖維混凝土,抑制開挖面圍巖的剝落,采取加密鋼筋網或鋼支撐加固。
(四)隧道巖爆事故緊急救援注意事項
1、及時在就近安全地帶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必要時及時轉送醫院救治。
2、事故發生至現場恢復期間,應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3、救助人員要服從指揮,統一行動。
二、隧道塌方應急預案
(一)隧道施工現場塌方事故的主要環節
本項目施工的隧道斷層多,破碎帶發育,地質條件復雜多變,粗糙,干,鐵錳質渲染,表現為斷裂破碎巖帶。在斷層帶巖層本身強度差,加之在施工爆破過程中又造成巖層物理整體性能遭受破壞,巖層的整體性能大大降低。如出現隧道掌子面或拱頂出現異常裂紋、掉塊、拱頂下沉速率變化異常、地表出現異常裂紋、下沉明顯等現象,則有可能發生塌方事故。另外,塌方事故易發生在在洞口段(洞口附近的地形不利、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掌子面及地質條件差而又未能及時進行襯砌等區域。隧道發生塌方事故,輕則造成少量財產損失,重則造成重、特大人員傷亡、設備被毀、施工中斷,將會給施工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
(二)預防措施
1、查閱有關地質、水文資料、現場觀察、超前地質預報等方式監控隧道地質變化情況,開展施工地質調查,對圍巖變形觀察、量測,進行塌方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做好量測數據的記錄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掌握隧道地質變化。
2、管理處加強對施工單位施工人員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培訓,強化防塌意識,增加安全質量意識,廣泛宣傳隧道塌方緊急救援知識。
3、加強隧道監控量測工作,對洞內外觀察、隧道拱頂下沉、洞內周邊收斂、錨桿內力及抗拔力、洞口淺埋地段地表下沉進行量測。
通過監控量測工作及時掌握圍巖在開挖過程中的動態和支護結構的穩定狀態,提供有關隧道施工的全面、系統信息資料,以便及時調整支護參數,通過對量測數據的分析和判斷,對圍巖-支護體系的穩定狀態進行監控和預測,并據此制定相應的施工措施,以量測結果指導施工。
4、對隧道采用專家型TSP202地震波超前地質預報系統作超前預報,及時預知、修正設計,以便指導施工。
5、針對隧道地質條件差的區段采取長管棚或小導管注漿進行超前支護,在施工過程中以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襯砌緊跟的原則進行組織施工。
6、當隧道掘進至斷層破碎帶附近時,采用地質鉆探機進行超前鉆探,進一步探明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根據斷層的詳細情況,及早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施工安全。斷層地段的施工可采用超前長管棚或超前小導管預支護的方法。
(三)隧道塌方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小范圍塌方冒頂,一次可能導致死亡2人以下,直接對施工和環境造成影響的,由項目部、公司自行應急處理;大面積塌方冒頂、洞口塌方關門,一次可能導致死亡3人以上,直接中斷施工或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項目部、公司不能完全應急處理的,需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求助請求支援。
1、當隧道發生塌方事故時,管理處應急領導小組迅速啟動,施工單位自救組將遇險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根據現場情況,對發生塌方區域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展開被困人員的搜救,并安排專人負責洞內、外地質變化情況的監控量測。
2、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警戒、隔離, 及時對現場傷員進行醫療急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立即對搶救出的人員進行緊急處理,送就近醫院救治。
3、人員全部疏散后,對塌方區域地質情況進行勘查。根據勘查結果,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如噴錨、注漿、長管棚施工、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快襯砌等)進行災后恢復。
4、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
(四)隧道塌方事故緊急救援注意事項
1、搶救被困人員前要先對發生塌方區域進行加固處理,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展開被困人員的搜救工作。
2、獲救受傷人員,必須在安全地帶進行搶救或送院治療。
3、搶救、支護是緊急搶險的重點工作之一,安排專人24小時對洞內、外地質情況進行監控,防止再次事故發生。
4、保持洞內、外信息暢通。
5、加強通風,防止搶救過程中粉塵危害,考慮環境保護因素。
(五)隧道塌方事故緊急逃生措施
本項目隧道穿越斷層帶較多,在通過斷層帶時,隧道可能發生大的塌方冒頂事故,與洞口塌方一樣形成關門之勢。此時洞內交通道路中斷、照明設施毀壞、水源食物緊缺,洞內施工人員必須盡快逃離危險區域,以免形成大的傷亡事故。管理處要求施工單位此時洞內施工班組長必須履行自救小組組長職責,安撫洞內其他員工不要驚慌,穩定施工人員情緒,組織啟動應急程序,尋找安全逃生出口。
巖層復雜的隧道在施工中將在洞口段和根據斷層帶位置及帶寬長度預埋直徑1.2m的逃生鋼管,預埋逃生鋼管長度大于斷層帶長度15m,洞口段預埋逃生鋼管長30m。事故發生時自救組啟動應急燈,根據所埋逃生鋼管位置搜尋逃生鋼管出口,利用逃生鋼管逃生時每個施工單位自救組組長應做好工人思想工作,合理組織安排,讓受傷者先行通過,避免施工人員爭搶、擁堵管道,而發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逃生出來時將眼睛用衣服或其他物品遮擋住,避免直接受陽光刺激。
三、隧道瓦斯爆炸應急預案
(一)事故特征
瓦斯爆炸事故主要發生在洞內,瓦斯爆炸事故四季均有可能發生,可能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前,洞內存在通風效果差、瓦斯濃度達到危險值、明火等征兆。
(二)預防措施
1、管理處加大科研力度和資金投入,加強超前地質探測和有害氣體監測頻率,及時掌握地質情況。
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加強空氣流通,洞內灑水除塵,降低瓦斯濃度。
(三)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迅速組織撤離所有作業人員,拉響警報,切斷電源,確保安全。明火撲滅后,除加開備用風機外,可啟動兩臺空壓機,用高壓風配合高壓水將瓦斯惰性化和吹散,從而降低瓦斯濃度。待洞內瓦斯濃度恢復正常(低于0.5%)且工作面穩定后,按照設計方案進行處理,同時進行監控量測,經評估符合設計要求后恢復生產。遇險人員救出后轉至安全地帶,及時進行人工呼吸或其它救助。險情發生至現場恢復期間,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當事故有擴大趨勢時,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
現場應急自救領導小組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瓦斯爆炸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
(四)事故應急、處置措施注意事項
1、 救援人員按規定著裝、佩戴防護用品,攜帶必要的應急救生設備,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應急處置。
2、遇險人員救出后轉至安全地帶,及時進行人工呼吸或其它救助。
3、險情發生至現場恢復期間,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4、救助人員要服從指揮,統一行動。
5、及時將搶救搜救進展情況報告應急自救組長。
四、各類事故的處置程序和搶險措施
(一)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報警,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搶救排險,并根據規定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盡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當發生險情時,值班人員立即上報單位主要領導并立即趕赴現場,協同施工單位組織危險區域施工人員撤離。
2、報警方式采用電話,傳真等方式,施工單位現場采用警報器、喊話或其它方式疏散人員,并電話進行報警。
3、當事故有擴大趨勢時,應急指揮小組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
4、應急指揮小組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透水涌水量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
管理處要求各項目部制定出本項目的安全消防通道及安全疏散道路路線圖,并確保通道的暢通,遇突發緊急事故時,由專人指揮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根據不同的事故,明確疏散的方向、距離和集中地點。
(二)報警和聯絡方式
一旦發生事故時,施工單位現場應急救援小組在進行現場搶救、搶險的同時,要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電話進行報警,如有人員傷亡的,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公司報警電話;如果發生火災,應撥打“119”火警電話和公司報警電話。
上一篇:隧道不良地質災害的處理預案
下一篇:龍門吊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