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礦山實行安全評價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根據地下金屬礦山生產工藝的特點,分析發生事故的原因及影響因素,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從企業管理、工程設計、人員配備、環境條件等方面進行安全評價,提出評價體系,系統而直觀地反映企業生產安全程度。
關鍵詞安全評價礦床開采冒頂片幫地質災害
礦山行業是其他工業行業的基礎,因此,礦山生產對社會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礦山生產基于它的作業特殊性,對于安全方面相對其他行業更為復雜,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遠高于其他行業。近年來,全國礦山每年因工死亡人數占全國工礦企業職工傷亡總數的60%以上。幾乎每天都有事故發生。特別是小礦山的安全生產問題更加突出,其傷亡人數占礦山傷亡人數的2 / 3 以上。某地區從1955 年開始對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到2002 年,各行業發生事故統計數據為:礦山事故63起,交通事故31 起,建筑事故5 起,工廠事故7 起,火災事故9 起。
從以上地區統計數據及全國有關資料報道可以看出,礦山生產發生的事故占總事故的比例最高,尤其是煤礦生產。國家對礦山安全生產十分重視,號召各級政府的管理部門務必抓好礦山安全生產,近期規定對各礦山采礦許可證的發放必須要經過對礦山的生產安全進行評價,嚴重不安全的礦山不予批準開采,這就需要對礦山生產安全評價有一個標準。通過作者20 多年的礦山生產管理的經驗,就如何對礦山生產安全作出評價,提出評價體系的初步探討,有望能為有關評價單位及礦山管理部門評價礦山生產是否安全提供參考依據。
1 礦山作業的特點
就礦山而言,有金屬礦床開采,非金屬材料礦床開采,煤礦開采,石油開采等。除石油、天然氣的開采一般用鉆井法外,其他大多數礦山的開采方式是采用鑿巖爆破、采裝運輸的方法進行。有露天開采,也有地下開采。露天采礦和地下采礦雖說在工藝方面有所差別,但其主要采礦工藝相對安全生產來說,有許多相同之處,如鑿巖爆破、采裝運輸、排水供電等。不同之處在于所用設備型號不同,還有地下的通風條件、可見度等條件較露天開采更差,地下作業環境較為惡劣。現著重以地下金屬礦山生產安全為研究對象來分析。地下礦山開采具有以下特點:
(1)地下礦山作業通道較為狹窄,較深的礦井地表與地下的聯系需要提升設備,設備的可靠性與安全生產密切相關。
(2)井下能見度低,需要良好的照明設施,個人需要配帶照明燈具。
(3)井下空氣流動性差,廢氣自然排出困難,易引起廢氣中毒事故。
(4)地下巖層地質條件不易直接觀察,地壓、水文等因素對安全生產影響較大,冒頂片幫、突然涌水等現象常有發生。
(5)井下供電設施尤為重要。其可靠性直接影響生產安全。
(6)井巷工程復雜、視線差,容易發生墜井事故。
(7)礦山均有油庫、炸藥庫等重要危險品倉庫,是安全的重要防守部位。
(8)地下采空區易引起地表塌陷,可能造成地表建筑物毀壞及地表水灌入井下引發重大地質災害。我們可以針對以上地下金屬礦山的作業特點,分析發生的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2 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
(1)鑿巖爆破作業。可能發生的的事故有:放炮提前爆炸、啞炮、殘眼爆炸、爆破器材儲藏保管運輸過程中發生爆炸等[1]。引發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爆破器材超過使用期、爆破工操作不熟練、鑿巖工打殘眼、沒有按易燃易爆品的有關規定儲藏和運輸,管理制度不嚴等。
(2)交通運輸作業。可能發生的事故有翻車或撞車,運輸設備撞人。引發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的因素(如無證駕駛、疲勞駕駛、酒后駕駛、違章駕駛、情緒不佳駕駛等),設備原因(如使用報廢的設備、使用有故障的設備、超載使用設備等),環境原因(如巷道狹窄、彎多、視線不好、交通信號失靈、氣候惡劣等),管理無章。
(3)電氣安裝及使用作業。可能發生的事故是觸電或故障停電。引發事故原因主要有:操作工缺乏用電常識,安全防護不夠,沒有供配電的設計亂接亂搭,或未按設計安裝,使用劣質用電設備,制度不健全等。
(4)出碴出礦作業。容易發生冒頂片幫及炮煙中毒、采場墜井等事故。發生事故的原因有:作業面巖性不好,沒有敲幫問頂撬毛,支護不及時,放炮后未通風就進入工作面,照明光線不好,勞動保護品穿戴不齊,溜井口及危險處無防護與標志。
(5)礦井提升作業。容易發生墜井、斷繩、跑罐、墜物傷人等事故。發生事故的原因有:井口無防護及標志,鋼繩未定期檢查,超載提升,卷揚機制動裝置失靈,井筒罐道受損,管理無章等。
(6)井下防排水工程。淹井事故是井下開采易發生且威脅最大、損失最大的事故。發生事故的原因有:排水能力與地下涌水量不配,遇大的巖溶出現突然涌水、與地表水體連通,排水設備發生故障,無防水設施,不能正常供電,水泵操作工責任心不強等。
3 礦山的安全管理
加強安全管理是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以上所分析的事故原因均與安全管理相關。在此,對礦山安全管理提出一些要求[2]。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涉及到企業的每個工藝環節,搞好安全生產與企業每個職工相關。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并要求覆蓋到班組和個人,覆蓋到每個生產環節。從企業最高管理層抓起,層層有專人負責,層層抓制度落實。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規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綱領,制度完善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標準。針對不同的作業崗位和作業環境,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將制度的執行與責任人的經濟利益聯系起來。作為礦山企業,必須要有“職工培訓制度”、“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崗位操作制度”、“設備維護與保養制度”、“事故調查與處罰制度”等。
(3)礦山安全與設計。礦山采礦工藝設計必須包含安全工程的設計,而且要求安全設施工程必須與采礦工藝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采礦工藝涉及到安全生產的工程有:確保有2 個獨立通向地表的安全出口的開拓工程,完善的排水系統,可靠的供電系統,完整的通風系統,合適的支護方法等。
(4)勞保用品的配備。勞保用品是保障個人人身安全的必備品,企業必須根據不同的崗位給職工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品,如礦帽、工作服、膠鞋、照明燈具、絕緣手套、高空作業的安全帶等。
(5)安全知識宣傳與教育。職工的知識水平與素質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職工在進入生產崗位之前必須要經過礦級、車間級和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并要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安排技術技能培訓,以提高職工的知識水平和安全生產認識,熟悉自己的操作程序。這是減少事故發生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4 安全評價體系
以上分析了礦山作業特點,可能發生事故的種類與原因以及礦山安全管理必須要做的工作。現在可利用以上分析的結果作出礦山安全評價體系的探討,以達到能判斷礦山生產的安全程度。具體方法是采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將定性問題轉化為定量問題,并加以統計,達到能方便和直觀地判斷的目的。
根據事故原因,分析控制事故發生的措施因素,給各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程度打分統計,采用綜合統計分數的方法,列出安全程度評價表(見表1),依據礦山企業得分多少判斷生產安全的程度。
當得分小于20 分時為不安全;當得分為20 ~ 25 分時基本安全;當得分為25 ~ 30 分時安全。排水系統和供電系統均為否決指標,只要有一項得0 分則為不安全。
5 對安全評價系統的評述
對礦山實行安全評價制度,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建立安全評價系統很有必要。該評價系統通過對企業管理、工程設計、人員配備、環境條件、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將定性問題轉變為用定量來解答,可直觀地反映企業的安全程度,可供從事安全評價及礦山管理人員參考。所提出評價的方向和方法,具體評價時還可以將項目細分為更深層次,使得評價更為準確適用。
下一篇:地采煤礦的安全現狀評價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