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誰又能保證在我們天天話安全、月月說安全、年年講安全之后,沒有絲毫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正是這一絲的麻痹和些許的僥幸,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永遠的遺憾,于國家是巨大的損失,于家庭是慘痛的悲劇。
故事的主人翁是我鄰居兄嫂家的女兒,因為相互熟悉,這個故事帶給我的心靈一次深深的震撼。
這是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女孩,文靜大方,亭亭玉立。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單位里的領導,工作繁忙,媽媽還經常加夜班,她是在爺爺奶奶家里長大的。她招人喜愛,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同時由于好學上進,她又是老師的寵兒,同學們的榜樣。
然而,一次意外卻讓女孩折斷了希望的翅膀,一場事故將父母美好的愿望化為烏有,讓這個幸福之家陷落在黑暗的深淵!
事故發(fā)生在孩子大考之后。當塵埃落定,一切都如愿以償,這個三口之家沉浸在快樂之中,女孩計劃著和伙伴們的出游行程。
這一天,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結伴秋游。天那么藍,空中云卷云舒,女孩的心情多么舒暢,她和伙伴們開心的唱啊、跳啊,盡情地釋放,把自己淹沒在巨大的快樂里。就在大家登上高高的游樂設施后,仍在嘻嘻哈哈、追逐打鬧,誰也沒有意識到這里存在著危險,誰也沒有記起“安全”。然而就是這不經意的一推一擠,令女孩從兩米多的高處失足跌落,重重地摔在地上,當場昏迷。她的爸爸媽媽接到醫(yī)院電話時,無論如何也沒有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事實上,女孩從踏進醫(yī)院的大門之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重癥監(jiān)護室。
幸運的是,由于手術及時,女孩的命總算保住了。然而遺憾的是,術后幾個月過去了,她僅僅大腿、小腿有了一些知覺,雙腳任憑針扎刀割都沒有絲毫的反應。女孩哪里知道,專家會診的結論是:她的未來只能是一個未知數(shù)!可她還在焦急的盼望著早日康復,手持錄取通知書到學校報到呢!這個家從出事到現(xiàn)在已經鮮有歡樂了,她的爸爸媽媽無法面對所有的朋友和親人,終日悔淚長流。
也是一個女孩,她是我的侄女,我哥哥的掌上明珠。一次,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飯桌上,侄女調皮,逗了侄兒幾句,說完就跑,侄兒在后面緊追不舍。侄女扭頭一看,哥哥馬上就要追上自己,一著急,腳下一個踉蹌摔倒在地,手中未來得及放下的一根筷子,順勢不偏不倚從鼻孔扎入,女孩頓時昏了過去。
這根筷子破壞了侄女的神經,雖花錢無數(shù),多方醫(yī)治,仍然落下手、腿萎縮的結果。后來又引發(fā)顛癇,不到五歲時做了一次大的手術,術前哥哥跪在主治大夫的面前,哭著說:“如果治不好女兒的病,我也不想活了!”可侄女還是沒能走下手術臺。哥哥大病了一場,一下了瘦了十幾斤,從此悶悶不樂。我知道他是欲哭無淚,他后悔呀!如果當時,他能制止女兒在吃飯時亂跑,如果他能劈手奪下女兒手中的筷子,眼前的一切都會改寫……
危險無處不在。在家里,我們要注意用電、開關、天然氣,以及火災、盜竊,如果有孩子,還要注意尖銳的東西,比如鋒利的小刀,還有能夠令人窒息的塑料袋。外出時我們要注意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在辦公室要注意電器以及夏季防暑、冬季取暖的安全。在工地要注意施工安全,旅行時要注意天氣變化,防溺水等等。只要是工作、學習、生活的地方就都有危險,只要有危險,我們就要講安全。安全在哪里?它其實就在我們的心里面。
如果我們能夠把“安全”牢記心間,時刻把“安全”掛在嘴邊,能夠經常和孩子講講“安全”,教給他們一些常識,讓他們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讓“安全”的警鐘常鳴,我們就能夠和危險再見,讓幸福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