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5℃!中暑預警線
35℃-是關系安全生產和人們健康的一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溫度,是高溫和中暑的預警溫度。
據專家介紹,人的體溫通常維持在37℃左右,而皮膚在正常情況下為33℃。這4℃之差,使得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得以向皮膚傳送,然后再經過皮膚的輻射、蒸發和空氣對流將熱量傳送到體外。因此,環境溫度要低于33℃,人體才會感到舒適。
如果氣溫超過33℃,人體便會產生炎熱的感覺,這時人體的汗腺開始“啟動”,通過微微出汗來散發體內蓄積的熱量。當氣溫達35℃時,皮膚的血管開始擴張,心跳開始加快,血液循環也隨之加速,導致皮膚的血流量增加好幾倍,以增加體表的散熱量。此時必須采取降溫措施。當氣溫達35℃以上時,心臟泵血量會增加50%至70%。
(二)炎熱的影響
當溫度升高時,會導致很多問題。
溫度和濕度是導致熱疾病的主要因素。
在特定的環境下,任何人均有機會發生熱抽筋,中暑衰竭,生痱子易者中暑。
有些受害者比較幸運,他只是生生痱子和抽筋,有些嚴重會因中暑衰竭或者中暑而暈到。
(三)身體是如何調節溫度的
人體主要通過2個途徑釋放熱量:輻射和蒸發(汗水的蒸發)
當氣溫在70華氏及以下時,身體通過輻射來釋放熱量。
當氣溫升高時,通過輻射釋放的熱量就會大大地減少。
這時候蒸發就會成為有效控制體溫的唯一途徑。
(四)濕度的影響
汗水只有在蒸發的時候才可以使身體涼快。
在高濕度的環境下,汗水不會蒸發,它只會從皮膚上往下滴。
在相對濕度為75%的環境下,出汗對降低人的體溫是無效的。
濕度大但溫度不是很高的環境比炎熱干燥的環境更使人難受
(五)水分的流失
水份占成年人體重的50~60%。
成年人工作時每小時可以產生2.3至3.4升汗水,每天可以產生11~17升汗水。
水份不能有效的補充會造成脫水。
當你口渴的時候,意味著你已經脫水-喝水和喝運動飲料有規律地補充水份。
避免喝含有咖啡因,酒精和蘇打的汽水,這些會導致更嚴重的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