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在非煤礦山推廣使用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指導意見
安監總管一〔2009〕1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扎實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三項建設”,充分發揮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在保障安全生產條件、提升本質安全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推動非煤礦山工藝、技術、裝備、設施的改善,促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現就非煤礦山推廣使用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三項建設”為有效載體,以提高礦山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為主要目標,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強化行政許可、提高準入門檻、培育先進典型等多項措施,著力推廣一批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動企業技術進步,逐步改善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促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工作目標
到2012年底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1.地下開采礦山全部實現機械通風。
2.小型露天采石場全部實行中深孔爆破、機械二次破碎和機械化鏟裝。
3.深井和大水地下礦山全部應用地下礦山信息管理系統。
4.三等及三等以上尾礦庫全部裝備在線監測系統。
5. 主力油氣長輸管道全部應用泄漏自動檢測系統。
6. 海上石油作業單位全部應用出海人員動態跟蹤系統。
三、主要技術和裝備
(一)地下開采礦山。
1.機械通風系統: 嚴格按照《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 16423-2006)和《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范》(AQ 2013-2008)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機械通風系統。機械通風系統包括通風網絡、通風設備和通風控制設施。要充分利用通風設備運轉產生的通風動力,使空氣在井下巷道流動,供給井下足夠的新鮮空氣,沖淡井下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調節井下氣候。
2.地下礦山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無線采集設備、數據傳輸網絡、計算機軟件系統建立綜合的安全管理信息平臺,為加強企業日常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提供幫助。系統應包括網絡信息發布管理、人員自動考勤及入井身份核實管理、人員井下動態分布管理、崗位責任制檢查管理、地面中心與井下人員雙向信號呼叫管理等功能。
3.井下地壓監測監控技術:利用微震、聲發射、光纖傳感器等技術,實現井下與地面聯網的綜合性地壓實時監測監控,并可對地壓災害的發生提供預測預警。
4.采空區監測監控技術:利用遙測、聲發射、微震等技術,實現采空區監測數據的采集、傳輸、分析處理,為預防采空區事故發生提供技術支撐。
(二)露天開采礦山。
1.中深孔爆破技術:采用炮孔直徑大于50mm、炮孔深度超過5m的參數實施爆破作業,有利于形成規范臺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減少爆破事故。
2.機械鏟裝設備:采用挖掘機、鏟裝機等機械設備進行鏟裝作業,大量減少現場作業人員,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和生產效率。
3.機械二次破碎設備:利用液壓動力等機械裝備對爆破產生的大塊巖石進行二次破碎,避免使用火工品對大塊巖石進行淺眼二次爆破而發生爆破事故和飛石傷人事故,提高破碎作業的本質安全度。
4.高陡邊坡安全監測技術:通過GPS或其他傳感、遙感技術,自動實現邊坡位移等相關參數的實時監測,為高陡邊坡安全預測預警提供技術支撐。
5.新型炸藥和爆破器材:采用乳化炸藥、多孔粒狀銨油及乳化銨油炸藥,以及安全性能較好的非電起爆器材,提高爆破作業本質安全程度。
(三)尾礦庫。
1.干式排尾技術:利用濃縮或壓濾設備,將尾礦中的含水量降低后再排放,有效控制庫區內水位,降低浸潤線,提高壩體穩定性。
2.尾礦充填技術:利用尾礦充填采空區,減少尾礦庫庫容甚至消除尾礦庫,保障安全生產。
3.在線監測系統:通過GPS、網絡通信、傳感器等現代科技手段,自動實時監測與尾礦庫安全相關的壩體位移、浸潤線、調洪高度、安全高度、庫區水位等指標數據,并提供相關分析,為尾礦庫安全預測預警提供技術支撐。
(四)石油天然氣開采。
1.高含硫氣田勘探開發安全關鍵技術:含硫氣田井噴事故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系統,含硫氣田勘探井與生產井安全評價技術,隔斷式凝膠段塞堵漏機理及應用技術,油管掛內阻塞器、高含硫天然氣開發用鉆具技術條件及耐蝕性評價方法等。
2.油氣長輸管道泄漏檢測技術:通過GPS站間同步數據采集、微波數據通訊、泄漏信號識別、泄漏定位、多信息融合泄漏診斷、動態診斷,及時定位發現油氣長輸管道泄漏地點。
3.防爆人體靜電釋放器:通過安全釋放易燃、易爆和防靜電油氣集輸場站的人體本身所積累的靜電電荷,避免發生火災爆炸和人體電擊事故,為油氣集輸企業安全生產提供有效保障。
4.出海人員動態跟蹤系統:以電子式出海卡為信息載體,通過對出海卡的管理實現對出海人員管理的實時監控,實時掌握海上生產人員情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對改善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有專人主抓并明確相應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此項工作。要把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推廣使用工作作為加強安全生產“三項建設”的重要內容,提上重要工作日程。要深入調查研究,掌握本地區、本單位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應用的現狀,制定工作方案,努力把工作措施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二)強化政策引導。各地要加強政策研究,加大對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使用力度,充分利用安全費用、風險抵押金、安全設備優惠稅率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積極爭取同級政府對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的支持,主動與發展改革、財政、稅務、公安等部門共同研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引導和調動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落實“四個結合”。各地各單位要將此項工作同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三項建設”工作相結合,把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推廣納入 “三項建設”工作部署之中,同步推動,抓好落實。要同強化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和新、改、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相結合,及時修訂相關條件和標準,逐步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要同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相結合,把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使用情況作為標準化等級評定的重要條件,嚴格審查把關。要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工藝、設備研發相結合,及時做好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四)堅持典型引路。各地要培育和選樹一批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示范單位,通過現場觀摩、經驗推廣、強化宣傳等措施,引導和鞭策各地各單位大力推廣使用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要充分發揮大中型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安全生產科技進步方面的表率作用,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要及時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不斷改進工作,擴大成果。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二○○九年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