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火災的救護
2006-11-2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指救護隊臨場滅火的救護技術。
救護隊接到火災警報后應立即奔赴現場,偵察火區,確定火源,迅速制訂滅火方案,確定通風方向以控制火災蔓延,集中力量救出人員,撲滅火災。
如果火災發生在入風井的井架、井口、井底車場,火災煙霧隨風向井下采區擴展,有使井下工人中毒窒息的危險時,應立即進行主扇風流反轉,即采取反風措施。反風后,新風從回風井、回風道進入,火煙則從入風井筒吹出。此時,救護隊應引導井下遇難人員從原回風方向(頂風)撤出。如果火災發生在采場,不要反風或停風。
消滅礦井火災的方法有直接滅火法、隔絕封閉法和聯合滅火法。
1.直接滅火法
(1)用水滅火
用水滅火必須注意:
保證供給充分的滅火用水,保證火區正常通風,以便將濃煙及蒸氣排到回風道去,隨時檢測火區附近空氣成分,電器著火不應用水,以防因水引起短路,造成觸電事故。滅火前應切斷火區電源。火勢較猛時,應先將水流射到火源外圍,由外向中心逐漸逼進。
對油料著火除非用水霧滅火,一般不得用強力水流向油火噴射,以防油火飛濺,擴大災情。
(2)泡沫滅火
滅火泡沫有兩類:空氣機械泡沫與化學泡沫。前者是二戰以后,從軍工系統引進的一種新技術;后者則廣泛用于地面消防滅火。空氣機械泡沫就是扇風機將空氣鼓人含有泡沫劑的水溶液而產生高倍數(500~1000)的泡沫。化學反應產生的泡沫倍數為10~20倍。
化學泡沫滅火器一般分為泡沫式和酸堿式兩類。無論哪類都是利用物質間的化學反應而產生的化學泡沫噴灑在燃燒物的表面上而撲滅火災的。泡沫式滅火器的藥劑是碳酸氫鈉(NaHCO3)發泡劑與硫酸鋁[Al2(SO4)3];酸堿式滅火器的藥劑是碳酸氫鈉(NaHCO3)與硫酸(H2SO4)。
(3)干粉滅火
用砂子、巖粉直接撒蓋在燃燒物體上,以隔絕空氣將火撲滅。這主要用于初發的電氣設備火災和易燃液體——油料火災。因此,井下機電硐室、材料倉庫、炸藥庫均應設置消火砂箱、巖粉箱。
(4)挖掘火源
在煤體著火初期,燃燒范圍較小時,可用長柄工具將燃燒煤體挖出,使其熄滅后運走。
2.隔絕窒息滅火
即隔絕空氣的供給,減少火區的氧濃度,使火源缺氧而窒息(如防火密閉及注入惰性氣體)。
(1)封閉火區隔絕滅火
在通往火區的所在巷道內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防火墻,阻斷氧氣的供給而使火源熄滅。
根據所起的作用不同,防火墻分為:臨時防火墻、永久防火墻、耐爆防火墻。
瓦斯礦井應防止建墻期間發生火區瓦斯爆炸。為此,進回風兩側防火密閉的建造要盡量前后相差時間短;火區封閉后,救護隊員火速撤離;將火區進、回風短路,避開并聯巷道,采取均壓措施,使火區盡快擺脫主扇全面通風的影響。
(2)惰氣隔絕滅火
指使用液氮、濕式惰氣等以惰化火區窒息火源的滅火方法。
液態氮滅火有兩種形式:一是地面建立液氮汽化系統,在將由制氧廠運來的液氮汽化后,借助于汽化壓力或壓縮泵通過水砂充填管路送往井下火區;另一種形式是將液氮用小型槽車運往井下,直接噴入火區滅火。
濕式惰氣滅火是通過噴氣渦輪燃氣機燃燒汽油(柴油)產生以氮、二氧化碳、水蒸氣為主體的濕式惰氣,并壓送進入火區,惰化火區空氣,從而達到防止火區瓦斯爆炸和撲滅火災的雙重目的。
3.聯合滅火法
先密閉火區,然后往火區注入泥漿或灌注惰氣。這是直接滅火與隔絕滅火兩法的聯合,煤礦內因火災往往采用聯合滅火法。
——摘自《安全科學技術百科全書》(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