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負傷者傷勢較嚴重,應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止血
可采用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等。
(1)壓迫止血法適用于頭、頸、四肢動脈大血管出血的臨時止血。當一個人負了傷以后,只要立刻果斷地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緊靠近心臟一端的動脈跳動處,并把血管壓緊在骨頭上,就能很快起到臨時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帶止血法適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用止血帶(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紗布、毛巾、布帶或繩子等代替)繞肢體綁扎打結固定,或在結內(nèi)(或結下)穿一根短木棍,轉(zhuǎn)動此棍,絞緊止血帶,直到不流血為止。然后把棒固定在肢體上。在綁扎和絞止血帶時,不要過緊或過松。過緊會造成皮膚和神經(jīng)損傷,過松則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壓包扎止血法使用于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止血。先用消毒紗布(如果沒有消毒紗布,也可用干凈的毛巾)敷在傷口上,在加上棉花團或紗布卷,然后用繃帶緊緊包扎,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假如傷肢有骨折,還要另加夾板固定。
(4)加墊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關節(jié)或膝關節(jié)的彎曲功能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目的。在肘窩或窩內(nèi)放入棉墊或布墊,然后使關節(jié)彎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繃帶把前臂與上臂(或小腿與大腿)固定。假如傷肢有骨折,也必須先用夾板固定。
2.包扎
在外傷的傷員經(jīng)過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紗布、繃帶或毛巾等包扎起來。
如果是頭部或四肢外傷,一般用三角巾或繃帶包扎,如果沒有三角巾和繃帶,可以用衣服和毛巾等物代替。頭、面部外傷常采用以下包扎方法。
(1)頭頂式包扎法:外傷在頭頂部可用此法。把三角巾底邊折疊兩指寬,中央放在前額,頂角拉向后腦,兩底角拉緊,經(jīng)兩耳上方繞到頭的后枕部,壓著頂角,再交叉返回前額打結。
如果沒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將毛巾橫蓋在頭頂上,前兩角反折后拉到后腦打結,后兩角各系一根布帶,左右交叉后繞到前額打結。
(2)面部面具式包扎法。面部受傷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頂角打一結,使頭向下,提起左右兩個底角,形式像面具一樣。在將三角巾頂結套住下頜,罩住頭面,底邊拉向后腦枕部,左右角拉緊,交叉壓在底邊,再繞至前額打結。包扎后,可根據(jù)情況在眼和口鼻處剪開小洞。
(3)頭面部風帽式包扎法。頭面部都有傷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頂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結,形式像風帽一樣。把頂角結放在前額處,底結放在后腦部下方,包住頭頂,然后再將兩頂角往面部拉緊,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寬,包繞下頜,最后拉至后腦枕部打結固定。
(4)單眼包扎法。如果眼部受傷,可將三角巾折成四橫指寬的帶形,斜蓋在受傷的眼睛上。三角巾長度的三分之一向上,三分之二向下。下部的一端從耳下繞到后腦,在從另一只耳上繞到前額,壓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后將上部的一端向外翻轉(zhuǎn),向腦后拉緊,與另一端打結。
如果是四肢外傷,則要根據(jù)受傷肢體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包扎法。
(1)手足部受傷的三角巾包扎法。將手掌(或腳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腳)指朝向三角巾的頂角,底邊橫向腕部,把頂角折回,兩底角分別圍繞手(腳)掌左右交叉壓住頂角后,在腕部打結,最后把頂角折回,用頂角上的布帶或用別針固定。
(2)三角形上肢包扎法。如果上肢受傷,可把三角巾的一底角打結后套在受傷的那只手臂的手指上,把另一底角拉到對側(cè)肩上,用頂角纏繞傷臂,并用頂角上的小布帶包扎。然后,把受傷的前臂彎曲到胸前,成近直角形,最后把兩底角打結。
(3)膝(肘)帶式包扎法。根據(jù)傷肢的受傷情況,把三角巾折成適當寬度,使成帶狀,然后把它的中段斜放在膝(肘)的傷處,兩端拉向膝(肘)后交叉,再纏繞到膝(肘)前外側(cè)打結固定。
(4)前臂(小腿)毛巾包扎法。將傷臂的手指間對著毛巾一角,把這一角翻向手背,另一角從手掌一側(cè)翻過手背,并壓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過來,包繞前臂,然后用帶子結扎固定。如果是小腿受傷,則把毛巾一角內(nèi)折在傷腿下部,再用毛巾壓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后用帶子結扎固定。
3.固定
骨折是一種比較多見的創(chuàng)傷。如果傷員的受傷部位出現(xiàn)劇烈疼痛、腫脹、變形以及不能活動等現(xiàn)象時,就有可能是發(fā)生了骨折。這時,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迅速、及時而準確地給傷員進行臨時固定。常見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據(jù)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應的方法固定。
(1)上肢肋骨骨折固定選。用兩塊夾板分別放在上臂內(nèi)外兩側(cè),并用繃帶或有帶纏繞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塊夾板放在骨折部的外側(cè),中間墊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法。選取長度與前臂相當?shù)膴A板,夾住受傷的前臂,再用繃帶或布帶自肘關節(jié)至于掌向進行纏繞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將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法。用兩塊夾板,其中一塊的長度與腋窩至足根的長度相當,另一塊的長度與傷員的腹股溝到足根的長度相當。長的一塊放在傷肢外側(cè)腋窩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塊放在兩腿之間,用棉花或毛巾墊好肢體,再用三角巾或繃帶分段綁扎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長度相當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長度的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受傷的小腿內(nèi)外兩側(cè),用棉花或毛巾墊好,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繃帶或三角巾將受傷的小腿和另一條沒有受傷的腿一起固定起來。
(5)脊柱骨折的固定。確定傷員是脊柱骨折后,就不能輕易搬動,應該依照傷員傷后的姿勢進行固定。用三塊夾板架成工字形,其中一塊約乃厘米,另兩塊約厘米。把長的一塊順著人體,放在緊貼脊柱處,在板和背部之間用毛巾或衣服墊好。把短的兩塊橫壓在豎板的兩端,分別放在兩肩后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塊橫板,再固定下端的橫板。
4.救運
經(jīng)過急救以后,就要迅速向地面醫(yī)院轉(zhuǎn)送。搬運傷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搬運不當,可使傷情加重,嚴重時還能造成神經(jīng)、血管損傷,甚至癱瘓,難以治療,給受傷者帶來終身痛苦。所以,對傷員的搬運應十分注意。
如果傷員傷勢不重,可采用掮、抱、扶的方法將傷員運走。
如果傷員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況時,就不能用以上的方法進行搬運,一定要把傷員小心地放在擔架上抬送。對于脊柱骨折的傷員,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擔架抬運。傷員放到擔架上以后,要讓他平臥,腰部墊一個衣服墊,然后用三、四根皮帶把傷員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運中滾動或跌落,否則極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轉(zhuǎn),刺激血管和神經(jīng),使下肢癱瘓。
二、除對負傷者進行以上急救外,還應根據(jù)不同的事故類型按以下方法進行救護和自救。
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時,首先應盡快地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jù)觸電人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人觸電以后,可能由于痙攣而抓緊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方法很多,應根據(jù)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1.脫離低壓電源的方法:
(1)拉閘斷電:若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的,可立即拉開開關或拔下插頭,斷開電源。但應注意,拉線開關、平開關等只控制一根線,有可能只斷了零線,而不能斷開電源。
(2)切斷電源線:若觸電地點附近沒有或一時找不到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用電工絕緣鉗或干燥木柄鐵鍬、斧子等切斷電線斷開電源。斷線時應做到一相一相切斷,在切斷護套線時應防止短路弧光電流傷人。
(3)用絕緣物品脫離電源:當電線或帶電體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可用干燥的衣物、手套、繩索、木板、木棍等絕緣物品作為救護工具,拉開電線或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
2.脫離高壓電電源的方法:
(1)拉閘斷電:對高壓觸電應立即拉閘停電救人。在高壓配電室內(nèi)觸電,馬上拉開斷路器;在高壓觸電室外觸電,則應立即通知配電室值班人員緊急停電。
(2)短路法:當無法通知拉閘斷電時,可以采取拋擲金屬導體的方法,使線路短路迫使保護裝置動作而斷開電源。
3.脫離跨步電壓的方法:
遇到跨步電壓觸電時,可按上面的方法斷開電源,或者救護人員穿絕緣鞋或單腳著地跑至觸電者身旁,緊靠觸電者頭部或腳部把觸電者拖到等電位的地面上即可就地靜養(yǎng)或槍救。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jù)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組織現(xiàn)場急救工作。
1.若觸電者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發(fā)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必要時送醫(yī)院診治。
2.若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心臟還在跳動,還有呼吸,應將觸電者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安靜地平躺,解開妨礙呼吸的衣扣、腰帶。如果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持體溫,并迅速請醫(yī)生到現(xiàn)場診治。
3.如果觸電人失去知覺,呼吸停止,但心臟還在跳動,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請醫(yī)生到現(xiàn)場。
4.如果觸電者呼吸和心臟跳動完全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急救,并迅速請醫(yī)生到現(xiàn)場。
進行搶救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進行人工呼吸和急救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衣扣、領帶、褲帶等解開,清除日內(nèi)假牙、異物、粘液等,保持呼吸道暢通。
2.對于孕婦、年老體弱或肋骨有傷者,不宜采用俯臥壓背法;有手臂骨折者不宜采用仰臥牽臂法;不要使觸電者直接躺在潮濕或冰冷地面上急救。
3.人工呼吸應連續(xù)進行,換人時節(jié)奏要一致;如果觸電者有微弱呼吸時,人工呼吸還要繼續(xù)進行,但應和觸電者的呼吸節(jié)奏一致,直到呼吸正常為止。
4.對觸電者的搶救要堅持進行,發(fā)現(xiàn)瞳孔放大,身體僵硬、出現(xiàn)尸斑并經(jīng)醫(yī)生診斷,確認死亡方可停止搶救。
如果發(fā)生中毒或窒息事故,則應按照下述方法進行搶救:
1.搶救人員在進入危險區(qū)域前必須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護用品,必要時也應給受難者戴上,迅速把受難者移到具有新鮮風流的地方,靜臥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還沒有停止呼吸或呼吸雖已停止但心臟還在跳動,在清除中毒者口腔、鼻腔內(nèi)的雜物使呼吸道保持暢通以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心臟跳動也停止了,應迅速進行心臟胸外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氫中毒,在進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鹽溶液的棉花或手帕蓋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況也不太嚴重的,只要把窒息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場所稍做休息后,就會蘇醒。假如窒息時間較長,就要進行人工呼吸搶救。
5.在救護中,急救人員一定要沉著,動作要迅速。在進行急救的同時,應通知醫(yī)生到現(xiàn)場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