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縷秋陽溫柔地撫摸過大地,萬物似乎都在這一刻屏息凝神,靜待一場盛大的轉換。樹木以落葉為信,告知世界它們即將進入一場深沉的夢。這是大自然的減法,減去了繁華,留下了本質。那看似枯萎的草木,其實正在地下默默積聚著力量,等待著春天的到來;那看似寂靜的河流,其實也在暗暗涌動著生機,為來年的流淌做著準備。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而甲骨文“立”像一人伸開兩臂正面站在地上。在古人的智慧里,立冬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也是天地間陰陽轉換的標志,是萬物收藏與蓄力的開始。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冬,終也,萬物收藏也。”這“藏”,并非消極的避世,而是積極的準備,是為來年春天的勃發積蓄力量。立冬,于是成了自然界與人類一同順應四時、尊重生命規律的生活哲學。
在這個時節,田野上的農人結束了一年的辛勤勞作,稻谷歸倉,碩果離枝。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卻也不免流露出一絲疲憊。立冬的到來,仿佛是大自然給予他們的一個長長的假期,讓他們有機會放下手中的鋤頭,圍坐在火爐旁,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這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面啊!它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節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有著起伏和停頓,正如音樂中的休止符,讓旋律更加動聽。
皖北莊子蒙城電力文人墨客,自古以來便善于捕捉四季更迭中的微妙情感,將其化為筆下流淌的詩篇。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他的《立冬》詩中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一句詩就將立冬時節的氛圍描繪得淋漓盡致。立冬之時,天氣寒冷,筆尖因寒冷而凝滯,難以揮灑自如。新詩的靈感似乎也被這嚴寒所凍結,難以流淌。然而,室內卻是另一番景象,爐火正旺,暖意融融,一壺美酒在爐邊慢慢溫熱,散發出誘人的香氣。他圍坐在溫暖的爐火旁,手捧一杯熱酒,任由思緒在寒冷的空氣中自由飄蕩。雖然筆尖凝滯,但心中的詩篇卻在悄然醞釀,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噴薄而出。在此氛圍下,詩人也懶得提筆,不是因為靈感枯竭,而是更愿意在這寧靜的冬日里,圍爐而坐,享受那一杯溫暖的美酒,讓心靈在微醺中得到片刻的放松與慰藉。
我們不妨也效仿古人,放下那些忙碌與紛擾。在冬日的暖陽下,泡一壺好茶,捧一本好書,茶香裊裊,書頁輕翻。讓心靈隨著文字的溫度慢慢升溫;讓思緒隨著茶香與墨香一同飄遠。這美妙時刻,時間仿佛凝固,讓人忘卻了外界的寒冷,只留下內心的溫暖與充實。或是邀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分享彼此的故事,讓友誼的溫暖驅散冬日的嚴寒。這樣的生活,雖簡單,卻充滿了詩意與美好。
把冬“立”住,不僅是將季節的時鐘撥向冬日的篇章,更是將一顆心、一份情感、一種感悟,穩穩地安置于這片即將銀裝素裹的世界里。(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在閱讀中“獲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