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筆者走進臺前縣黃河灘區,展現眼前的是一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田園風光。
據了解,臺前縣地處“兩河”黃河、金堤河、“三堤”臨黃堤、金堤河南小堤、北金堤的特殊位置,三分之一人口和耕地在黃河灘區,三分之二在滯洪區。過去,黃河灘區經常泛濫成災,水利設施經常遭受洪水毀滅性破壞。金堤河受黃河水的頂托,不能自排入黃,長期滯留臺前境內,形成地上水庫。只能靠天吃飯的臺前縣廣大農民,長期處于受災——脫貧——受災的惡性循環中。
建縣30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創新發展模式,做活“大水利”文章,通過引黃灌溉、金堤河排澇治理,使昔日的低洼澇地,變成了今日高產穩產的“聚寶盆”。
水利興,則農業興。建縣以來,臺前河務局積極爭取資金,在黃河上自西向東投資建設了劉樓引黃閘、王集引黃閘、影唐引黃閘,初步解決了旱季農田灌溉問題。同時,在金堤河上建設張莊提排站和8座溝口站閘,開挖梁廟溝、六支渠等主干渠道,為雨季排水除澇提供了方便。30年來,該縣糧食產量不斷提高,農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
為夯實農業發展命脈,近年來,該縣河務、水務部門積極爭取、協調資金125萬元,改擴建幸福引黃閘、甘草引黃閘,解決了王集、滿莊兩個灌區的灌溉問題。修建橋涵閘1521座,硬化渠11.02萬米,有效灌溉面積22.47萬畝,旱澇保收田14.69萬畝,節水灌溉面積8.07萬畝,初步形成了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的的良性發展格局。
金堤河內澇得到初步治理。以金堤河為依托,修建了13條排水溝。投資3660.77萬元,建設了梁廟提排站、李皮匠溝閘站、后方溝口站閘、劉子漁溝站閘、岳魯溝站閘、等8座溝口站閘,完善了金堤河配套工程建設,基本解決了內澇問題。投資326萬元,修建了高廟橋,解決了兩岸群眾的交通問題,既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又為滯洪遷安提供了保證。依托金堤河河勢,建設了金堤河公園,成為城鎮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公園內亭閣建筑與藝術雕塑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花草爭艷,碧水華燈交相輝映。成為集娛樂、休閑、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性工程。
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臺前河務局積極配合臺前縣政府就治黃灘區群眾飲水問題進行摸底排查,經初步統計,全縣不安全飲水涉及191個村。為解決農村飲水難,該縣先后投資1380.54萬元,建設了侯廟、孫口集中供水站兩處,臺前河務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基本解決了沿黃灘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采訪中,夾河鄉沿黃灘區農民呂紀忠告訴筆者 “俺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通了自來水,一擰水龍頭,水嘩嘩流起來,祖祖輩輩喝黃水渣的日子終于熬到頭啦。”
30年來,由水患到水利的發展軌跡,再現了臺前縣水利事業今非昔比的巨變。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新年新氣象,水政人員普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