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費縣有2萬余家生產經營單位,中小企業占80%以上,板材企業多,化工企業多,易燃易爆易制毒企業多,安全隱患點多,安全監管量大面廣,任務十分繁重。而該縣安監局僅有12人,執法監察大隊僅有5人,僅靠不足20人的安監局去抓好全縣安全生產監管,壓力非常大,按一般監管方法往往捉肘見襟,被動應付,成效不大。該縣安監局立足任務重、人員少的客觀實際,不斷創新監管方法,以隱患排查治理為基礎,以執法監察為重點,整合力量,握緊拳頭,牢牢抓住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權,下大力氣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隱患,整體推動安全生產工作。
一是安全隱患月查月報月整改。隱患排查治理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該縣安監局針對監管任務重、監察人員少的實際,充分發揮縣安委會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實行安全隱患月查月報月整改制度。該縣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了【2008】71號文,文件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安委會成員單位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隱患排查“六不放過”要求,每月組織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排查出的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分類登記,建檔立卡,并將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于下月6日前,經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后報縣安委會辦公室。縣安監局組織人員對上報隱患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重點隱患,有針對性的下達隱患整改指令書。對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三個行業,由縣安監局下達隱患整改指令書,縣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負責督促整改。對其他行業和跨部門、跨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根據省政府提出的隱患整改責任、措施、期限、資金、應急預案“五落實”要求,由縣安委會辦公室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向有關鄉鎮及相關部門下發隱患整改指令書,限期整改,有關鄉鎮及相關部門要在一月之內將隱患整改情況報縣安委會辦公室。縣安委會辦公室匯總后報縣政府辦公室。對瞞報、漏報、不上報隱患和不能按期、不按要求整改隱患的,縣政府每月一次進行通報批評。通過隱患月查月報月整改制度,實現了安全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底子清、情況明,做到了心中有數,實現了隱患排查走上來、隱患整改走下去的互動機制,整合了全縣18個鄉鎮和45個安委會成員單位力量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形成了鄉鎮連成片安委會成員單位連成線的無縫隙全覆蓋隱患排查治理格局,實現了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
二是捆綁式監察執法。只有5人的安全監察執法大隊去監管2萬余家生產經營單位是擺在該縣安監局面前的嚴峻事實,該縣安監局立足實際,采取執法大隊與局業務各科室捆綁的辦法執法,一起壓任務,一起開展工作,將人員分成非煤礦山、危化品及煙花爆竹、工商貿三個執法組,每組由一名班子成員負責帶隊,在全縣開展執法大檢查。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并將日常監管寓于執法之中。由于業務科室人員參與執法,熟悉各企業安全生產狀況,能真正嚴把行政許可審查關,進一步強化了源頭管理。今年,執法人員將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隱患排查治理、職工全員培訓持證上崗作為重點檢查內容,有力地推動了國家提出的“三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和互動提高。同時,也解決了執法大隊與業務科室“兩張皮”,甚至扯皮、牽制現象。通過整合自身執法力量,實現了執法監察、行政許可、日常監管、宣傳教育四位一體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理順了監管思路。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