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但是隨著企業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安全生產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安全責任體系不健全、管理人員缺乏,個別部門之間、部門與鄉鎮之間存在監管范圍不明確,有推諉扯皮現象,安全監管存在漏洞,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安全生產工作的有序開展。為解決這些問題,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式持續穩定,鋼城區安監局按照“圍繞中心抓本職,立足本職創一流”的工作思路,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通過強化學習,深入調研,積極探索出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這一模式,實現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精細化,確保了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的有效落實。
一、建設三級“網格”,落實“九定”制度
網格化”監管就是在全區以各鎮(街道)、開發區、高新園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的部門為單位劃分為若干個安全監管網格,按照地域和部門職責將生產經營單位劃入相應網格內,明確每級網格的主要責任人和監管責任人員。形成一個縱向分級監管、橫向分工負責,責任明晰的立體監管體系。根據我區實際,將安全生產網格劃分為三級:一級網格為區政府;二級網格為各鎮(街道)、開發區、高新園、各部門;三級網格為各村(居)和各企事業單位。在實施“網格化”監管模式中,重點落實“九定”制度,規范基層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內容,形成互相促進、循環提升的安全風險管理流程,實現安全生產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讓最初的風險得到控制和消除。“九定”制度即:領導定點:各鎮(街)、各部門、各村(居)、各企事業領導到下一級網格掛點,強化對責任區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檢查和指導。全員定責:各級各類人員嚴格實行“一崗雙責”,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屬地范疇和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崗位和個人,層層簽訂責任書,明晰責任主體,分解責任指標。監管定位:對每個區域、每個場所、每個部位、甚至每個工藝流程,逐一明確安全生產責任;明確所負責的行業領域及對象,實施有效監管。排查定級:根據隱患和風險的辨識標準,確認等級,確定治理方案。應急定制: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明確體制、機制和編制,落實隊伍、裝備等器材,強化演練,及時處置事故。配置定量:明確鎮(街道)及以下網格信息管理人員,落實資金、裝備、物資器材和辦公場所。培訓定崗:對網格負責人和網格內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持證上崗。信息定時:將執法監察、巡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匯總上報,發生事故時按規定時限逐級如實報告。獎懲定格:通過督查、檢查、考核等形式,獎優罰劣,對發生安全事故和完不成控制指標的,嚴格實行責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二、落實六項措施,全力推進“網格化”監管模式的實施
區安監局就實施“網格化”監管模式,專門向區政府常務會議作了專題匯報,受到了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六項措施強力推進。一是赴青島學習成功經驗。2010年6月份,區安監局劉永泉局長帶隊赴膠南市安監局就“網格化”監管工作進行了學習交流和探討,理清了實施“網格化”監管模式的思路和主要做法。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區政府下發了《鋼城區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成立了由分管區長任組長,區政府安委會成員組成的“網格化”監管模式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 “網格化”監管檢查、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追究等制度,為全面實施“網格化”監管奠定了組織和制度保障。三是開展企業大普查。從去年5月份開始,在全區開展了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大普查活動,摸清了全區700余家生產經營單位的性質、規模、危險源分布以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建立等情況,并將這些企業定位到單位網格中。四是授予鄉鎮執法權。為確保鄉鎮中隊監管人員能夠充分履行安全生產執法檢查職責,加強對所轄網格內企業的有效監管,區安監局依法將17項安全生產行政執行權委托給各鎮(街道)安監機構,去年,各級共開展各類執法檢查1200多廠(礦)次,檢查出各類隱患1000多條。五是定期調度。區安監局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各鎮(街道)中隊長會議,及時調度企業普查、信息錄入等情況并定期通報“網格化”監管工作進展情況,保證了“網格化”監管模式的有效實施。六是廣泛宣傳。在《人民網》、《中國安全文化網》、《萊蕪日報》、《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等多家媒體對我區實施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模式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作了深入宣傳報告,營造了部門單位及企業高度關注、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
三、成效顯著,為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實施“網格化”監管,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全區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了雙下降,全區連續10年杜絕了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區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區”,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開發區榮獲“全省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園區”。一是監管責任更加明確。區、鎮(街道)對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數量、生產經營狀態、危險源分布、隱患排查治理等情況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監管多少家企業、重點是哪些、由誰來負責等情況進一步明確,解決了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的空檔、漏缺問題,消除了監管的盲區,所有企業均納入了監管范圍,監管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二是企業主體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企業在隱患排查治理、規章制度、安全投入等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全區所有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全部實現了安全生產標準化,30多家冶金、機械制造等生產企業實現了規范化,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逐步實現安全監督和管理工作的精細化。通過三級網格的建立和“九定”制度的落實,形成了源頭管理、過程控制、應急處置和事故查處的閉環運行機制,實現了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的精細化。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