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段共發生故障10件。同比減少10件,減少50%,延時同比減少57%。”7月11日,記者看到鄭州鐵路局電務處通報的洛陽電務段6月份安全賬單。
“三五年前,哪個班組能保持幾個月無故障,一定會慶賀一番。”該段安監科安全分析員張振洲說,“現在,對于我段的164個班組來說,保持月度無故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更多的班組還實現了半年,甚至全年無故障。”
從2008年的每月設備故障四五十件到如今的了了幾件,該段月度無故障工區從熱門到成為一種常態,在這個變化的背后其實是該段近年來走出的一條夯實的安全管理之道。
捋順思路,卡控安全發展關鍵
追溯到2009年,該段管內隴海線共有29個站大修任務,焦枝線32個站區需要進行電氣化改造,外加隴海線、侯月線集中修等施工工作,涉及到該段80%的干部職工。這一年,該段提出了“大修施工年”的年度工作重點,按照“安全、質量、進度、效益”的順位目標,明確了施工與檢修養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不誤、雙促進”的安全發展管理思路。段、車間兩級班子明確分工,發揮各自優勢,全方位地開展工作。
延續到2010年,大范圍施工改造后的信號設備,急需全面整治,提升設備運用質量,在“大修施工年”的基礎上,2010年該段接著提出了“設備整治年”的工作思路。在這一年,該段根據現場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頻率及環境特點深入把握養修周期,制定設備整治計劃,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緊抓提高設備質量維修關鍵點與安全卡控重點,實施動態安全監控和質量控制,對新開通的站區進行全面系統的設備整治,使設備盡快過渡到穩定工作狀態。
直至今年,該段順延發展主線,在全段逐步叫響“規范管理”工作重點,并相繼開展了安全現場會、開辟“管理論壇”及邀請聘請管理學教授為該段安全管理“好診把脈”等一系列活動。根據機構設置、工作職責,建立起了各項工作流程及工作標準。經過這三年的不斷發展,該段探索管理、實踐管理、交流提升熱潮不斷升溫。
提前防范,走在隱患故障發生的前面
7月8日,魯山信號工區李再涵在對微機監測調看分析時,發現進站第一軌道區段電壓較前日略有下降,經檢查發現該區段防雷元件電氣指標出現異常。像這樣的設備指標潛在變化,如今在該段通過各種手段,盡在全力掌控之中。
由于該段設備管轄范圍大,相互之間關聯度高,又長期處于野外風吹雨淋暴曬,無時無刻不對信號設備構成威脅。
防患于未然,及時消滅隱患缺陷,才是安全發展的有效之道。對此,該段提出了“走在故障發生的前面、由事后堵向事前防”的維修理念,通過嚴卡設備質量源頭,“多巡、多測,少修、少動”的措施落實,全力減少設備故障的發生。同時,該段還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安全,結合微機監測設備的上道運用,成立微機監測調看指揮中心,在車間設立專職微機監測管理人員,通過站區、車間、段相互連接的監測分析網絡,實時查看管內設備運用狀態,全面建立起來了班組、車間、段三道防故障屏障。
如今,該段管轄的350多公里鄭西高鐵設備,在運用微機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了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現代化防范手段,今年以來,該段通過新技術新設備共計發現處理設備隱患800余件。
總結提升,不在同一個坑里摔第二跤
設備故障出現了,怎么辦?是考核過后束之高閣,還是抓住故障原因不放,層層剝出主因。對此,該段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并提出了“不讓故障白出、把故障當財富”的工作思路,按照“共性故障防擴散、慣性故障滅反復、卡控關鍵防故障”的工作方針,堅持發現一個解決一批,補強薄弱短板,進一步防止故障問題擴大化。
特別在鄭西高鐵接管后,面對從沒有接觸過的新設備、新技術,該段摸索實踐,堅持每周召開碰頭會,月度開展集體“會診”,聽取車間班組意見建議,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及時修訂規章制度及作業標準。去年,該段先后修訂了高鐵65項管理制度,其中最多的修訂達6次之多。
安全管理的不斷細化,高科技設備的充分利用,故障問題的深入查擺,高鐵設備故障由最初的月度4件故障至今連續多次實現了月度“零故障”,善于總結是該段的一件法寶。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