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2:30,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碧海藍天”推進環保活動主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隊員在沛縣大屯煤電公司姚橋煤礦通風科喬科長的陪伴下進入650米的井下,親身感受井下粉塵給礦工帶來的各項不便,并細心請教了目前煤礦井下粉塵防止的各項措施。
下至650米深的井底后,越靠近工作面溫度越高,眼前灰蒙蒙的感覺也越來越厚重。井下粉塵隨處可見,尤其在采煤過程中大量的粉塵不可避免。粉塵不僅在視覺上給礦工的工作帶來障礙,還在無形中威脅著礦工的身體健康,長期在井下工作吸入大量粉塵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塵肺病。目前,在姚橋煤礦普遍采取的降塵措施有灑水降塵、工作面噴霧降塵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粉塵的濃度,但是在視覺可見的范圍內效果仍不可觀。
陪同實踐團隊隊員一起下之井下的還有工作在礦井一線的工頭李波,他在走向工作面的路上向實踐團隊隊員介紹了井下工作環境相比于以前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很多危險的地方實現了部分的自動化控制,礦工井下工作的危險系數降低很多,但還是存在著像粉塵防治這樣需要解決的難題。
實踐團隊隊員通過親自深入井下感受礦工的實際工作環境,結合礦工對之前井下環境的描述,實地了解到礦井的內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之下已經日趨完善,包括交通工具的增加、機械自動化等。但礦井粉塵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解決,只有在井下推進環保降低粉塵濃度,才能進一步保障礦工的身心健康。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