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31億方,人均占有量377方,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6。近年來,滕州市水務局圍繞建設人水和諧、生態文明滕州的目標,立足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堅持五措并舉,實施綜合治理,全面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促進了水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三條紅線”管理,著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到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5.5億方以內,萬元GDP取水量降低到40方以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5%以上。為實現紅線目標,堅持嚴格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排污總量控制,嚴把水資源論證關,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已累計審批取排水許可證2615件,實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46個,壓縮不合理用水1820萬方,目前全市萬元GDP取水量降至52方,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60%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二是完善河庫湖水網體系,著力提高水資源配置調控能力。按照現代水網規劃,加快實施水系連網工程,形成了河河相連、河庫相連、河湖相連的水網體系,新增調蓄水量6000萬方;投資2.1億元完成了28座水庫除險加固,總庫容達到1.82億方。目前全市水域面積達到59.4平方公里,已建成攔河閘壩38座,年回補地下水源3600萬方,形成了水面連續、環境優美、人水和諧的生態景觀帶。投資6400萬元建成了巖馬、馬河、戶主水庫及十字河工企業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達15.6萬方;強力啟動實施了總投資15.55億元的南水北調續建配套供水工程,2014年底竣工通水,可新增年調水能力7000萬方。
三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著力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全力抓好污水排放管理和集中處理,出境河流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標準;全力抓好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采用TOT、BOT模式,投資5.4億元建成了3座城區污水處理廠,鋪設污水集中處理管網335公里,城區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2萬噸,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位居全國縣級前列。大力實施中水回用,全面推廣中水在工農業、生態景觀等方面的應用,沿荊河、北沙河建設南水北調截蓄導用11處灌區配套工程,發展中水灌溉面積13萬畝,年灌溉回用中水2600萬方,連同工業年利用中水1116萬方,中水回用率達到68%,促進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
四是加強水系水保生態建設,著力打造水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積極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投入9600余萬元完成了木石虎山、濱湖三山等10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全市累計治理面積已達170余平方公里,營造水保林、經濟林6120余公頃,年減少水土流失量4.5萬噸,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227萬方,治理區域內林草覆蓋率達38%。投資6.8億元建設了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微山湖紅荷濕地公園,沿城河等5條河流規劃建設了5處人工濕地,總面積達98.7平方公里;全面啟動了22.7萬畝的沿河、沿湖生態林帶建設,已建成高標準水系林帶300公里;強力實施了總投資30億元的秀美荊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完成了27.5公里的河床整治、堤頂道路加寬硬化、沿岸100米綠化林帶、景觀節點等設施建設,形成了梯級攔蓄、水面連續、岸綠景美的水生態安全屏障,營造了天藍地綠、河暢水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
五是狠抓監管能力建設,著力強化水資源管理基礎支撐。建立了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強化水環境監控治理,劃分了31片水功能區,投資680萬元建成了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全省縣級一流的水質檢測站,并設立140處監測點,對飲用水源地、重點河庫及企業退水24小時監控,促進了水資源保護措施的落實。投資400余萬元實施了水資源遠程抄表監控系統工程,在104家取用水戶安裝計量及遠傳設施218套,工業企業用水計量率達98%以上,提高了水資源管理計量信息化水平。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