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大隊“四措施”全力推進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2015-05-07
來源:于都大隊
作者:胡云濤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為貫徹落實公安部交管局4 15視頻會議要求及省總隊《關于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贛公交管[2015]44號)文件精神,于都大隊以各階段排查工作為基礎,結合轄區當前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進轄區道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為貫徹落實公安部交管局“4.15”視頻會議要求及省總隊《關于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贛公交管[2015]44號)文件精神,于都大隊以各階段排查工作為基礎,結合轄區當前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進轄區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一步消除道路安全隱患,改善道路通行條件,提升公路安全水平,最大限度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
一、加強組織,完善部署。為切實提高對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強化轄區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全力提高轄區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5月6日上午,大隊召開“于都縣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部署會,會議緊密結合轄區現狀,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點和瓶頸關鍵,制訂出對應整改措施,明確部門分工,細化工作部署。同時,為確保工作高效進行,大隊成立隱患排查治理領導小組,由大隊長、教導員分任組長、副組長,323、319國道沿線各基層中隊中隊長為小組成員,全面加強對不同地段、偏遠鄉村、施工路段、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的督導檢查,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穩步、高效推進。
二、全面覆蓋,深入推進。為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無死角、精細化、鎖重點、全覆蓋進行,6日下午,大隊聯合縣交通、安監、路政、農機等部門,對轄區所有的道路安全隱患、事故多發路段開展一次徹底排查,深入323、319國道沿線各鄉鎮,一是加強對低于規定標準和公路急彎、陡坡、連續下坡、視距不良、路側險要(臨水、臨崖、臨谷路段)的檢查力度;二是對交通標志標線、交通信號燈、安全防護設施缺失以及設計、渠化不合理、限速標志、減速設施不全或損毀的平交路口深入檢查;三是排查323、319國道交通標志缺少、標線滅失、讓行標志缺失,彎、坡及人口聚集區路段設施安全隱患;四是對323、319國道農村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及客運班線和接送學生車輛集中的急彎陡坡、臨水臨崖且安全設施缺失等重點路段進行全面排查,全力確保隱患排查工作全覆蓋深入進行。
三、高位推進,立行立改。為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高效進行,大隊不斷強化工作措施,一是對排查出的隱患點、段、面、片、區分類建立臺帳,并將排查出的隱患書面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提請政府落實治理意見、措施、治理時限及時開展整改工作,切實消除安全隱患;二是在路段施工治理期間,加強對施工路段的巡查,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督促施工建設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三是加強責任倒查。及時知會各責任單位,屆時對因道路隱患整改不到位發生交通事故組織開展調查,對因不落實整改措施、整治不符合要求或導致交通事故的責任人提請上級機關落實倒查追究責任,對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相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全力確保隱患排查治理高位推進、立行立改,最大限度保障工作明顯成效。
四、建立長效,強化宣傳。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化社會工程,大隊本著“長抓不懈、共同參與、合力推進”理念,不斷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縱深推進。一是提請323、319國道沿線各鄉鎮政府建立公路安全隱患動態排查、掛牌督辦、定期復查、群眾舉報等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形成隱患排查工作長效機制和工作合力;二是積極取得排查治理工作社會化參與。不斷加強社會宣傳,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排查治理工作,同時,鼓勵群眾舉報安全隱患、提出整改建議,實現社會“齊參與、共維護、同管理、保安全”的良好社會形態。三是嚴格落實“兩公布一提示”工作要求,通過于都之聲、于都電視臺、于都論壇及“雙微”LED、手機、QQ等各類媒體與平臺向社會公布危險路段排查治理情況,全面達到社會影響深、力度大、范圍廣、社會參與的良好宣傳態勢。
截止目前,各項排查治理工作穩步進行,大隊出動排查治理警力23人,出動警車12輛,排查隱患路段3處、標牌缺損、標線滅失5條,設計不合理待中心規劃處1處(均已入臺帳),相關參與道路隱患排查單位人員57人,成效顯著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