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為受意識支配,所謂意識,是一個人對自然事物的直觀認知,什么樣的意識就有什么樣的結果,筆者以為,把這種意識切入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中,不無探討意義。 毋庸置疑,交通是否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人的行為受意識支配,所謂意識,是一個人對自然事物的直觀認知,什么樣的意識就有什么樣的結果,筆者以為,把這種意識切入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中,不無探討意義。
毋庸置疑,交通是否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大局,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都不開交通,可以這么說,沒有安全交通必然沒有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交通安全的根本點就是安全教育的不斷深入、創新和提高。但是目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還存在不少“軟肋”和短板。為什么要宣傳?宣傳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筆者結合現行交通安全宣傳實際來探討,以期找出問題,針對改進,推動宣傳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一、當前宣傳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方面,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年年、月月、天天進行,但交通事故仍時有發生,根源究竟是什么?根據筆者的工作體會和對當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一些認識,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教育模式機械。 在實際工作中,走過程、走形式、完成任務思想明顯,“宣”而未“教”,“教”而“單一”,宣傳形式年年重復、月月雷同,宣傳語言使用生硬、刻板,受眾早已經喪失熱情機械接受,而更堪憂的是,宣傳主體單位任然未意識到這種“一廂情愿”式的工作“詬病”,堅持不變,樂此不疲。
(二)、部門配合疲軟。受慣性影響,各級、各部門都強調要加強交通宣傳教育工作的建設,但只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社會機制,社會化進程緩慢,沒有形成整體合力,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確立了政府、城建、交通、教育等部門的宣傳義務,但是許多部門對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不聞不問不管,不能積極履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職責,也不主動配合公安交警部門的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仍然擺脫不了公安交警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無法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化宣傳教育大格局,從而使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渠道狹隘、張力不足。
(三)、宣傳力量薄弱,人員素質不高。筆者認為,交通安全宣傳和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非專業人員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事故案例,以及交通安全常識的傳授恐怕是難以講深講透,起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如果一味采用“蜻蜓點水式”的教育,無法達到我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預期目的。同時,宣傳教育需要具備在人員和設備上的投入與支撐,諸如宣傳員本職寫作能力、社會責任心和敏銳的視覺與洞察能力,但是目前,不少單位走“短、平、塊”路子,求快不求質、求面不求里,在稿件上求數量不求質量,在用人機制上沒有一套嚴格的考核辦法,用人憑印象、靠感覺,致使不具備從事宣傳工作能力的人員在不適合的宣傳崗位上,甚至于可以說是混在宣傳崗位上,既沒有成效,也浪費了時間和資源,這是用人上的失敗,面對當前越來越重的交通安全宣傳任務,有些單位心有余而力不足,倍感壓力,卻不反省宣傳教育工作是否存在弊端,導致宣傳既沒有成效,也沒有活力,何談“宣”,怎么“教”?。
(四)、宣傳局限性和單調性明顯。目前,不少宣傳主體單位往往只注重對駕駛員的宣傳教育,輕視行人及騎自行車人的宣傳教育。教育對象狹窄,局限性明顯缺乏廣泛性和延伸性。現實交通中,行人橫穿公路,騎自行車猛拐等違法行為所導致的交通事故相當嚴重。實際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十分廣泛的,凡有意識的交通參與者都應該列為教育對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的人,對道路交通安全有不同的認識,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同時,由于交通參與者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性格特點以及交通方式不同,決定了宣傳的內容及形式應當是多樣化的。只有針對性強,符合不同類型交通參與者的不同特點,才易于收到教育效果。因此,宣傳就是要在“實”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動腦筋。豐富宣傳模式變通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各種途徑提高廣大群眾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識,打破局限和單調“魔咒”,使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保持良性運行狀態,“宣”出成效,寓“教”于樂、于情、于理。
二、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的有關建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從根本上加強對群眾的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使其自覺遵守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因此,針對性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是確保提高宣傳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舉措,就目前存在的宣傳教育問題,筆者來談幾點參考建議。
(一)、創新形式暢通宣傳教育渠道。宣傳實踐工作中,應多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推動宣傳教育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同時,充分利用好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開拓新渠道、新平臺,不斷擴展宣傳教育更廣闊的領域,堅持做好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圖、發放宣傳資料、電子屏上等常態宣傳,通過經常性、廣泛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形成良好工作慣性。
(二)、重點加強針對性宣傳。在日常宣傳工作中,應善于抓住宣傳主體和被宣傳對象特點,從歷年交通事故統計數字分析看,有近 9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駕駛員違法違規造成的,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安全法制意識淡薄,導致超員、超載、超速交通違法行為發生。因此,加強機動車駕駛員針對性宣傳非常重要,要將車輛、駕駛員管理與路面管理、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多次違法或肇事、長期不參加安全教育學習以及違法記分達到一定分值的駕駛員列為重點管理對象,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和運輸單位進行通報,通過輿論的手段強化壓力,增強輿論約束力;同時,應保持與駕駛員培訓學校的溝通聯系,制定一整套新訓駕駛員的安全宣傳教育辦法,向新訓駕駛員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和交通安全法,提高他們交通安全的法制觀念,使新訓的駕駛員從學習一開始就養成遵守交通法。
(三)抓好中小學生宣傳教育力度。青少年由于年齡小,安全交通安全知識缺乏,可塑性較強,思維未定型,是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應大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小抓起,不斷完善中小學生交通法制教育教材和教學計劃,定期深入開展交通安全進校園、進家庭活動,使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教育潛移默化。同時,積極配合指導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活動開展,制定長效宣傳措施,確保全年交通安全教育計劃順利進行,建立學校、交警、家庭“三位一體”教育模式,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將交通安全教育輻射到每一個家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交通行為的自覺性和遵章守法意識,并堅持保持下去。
(四)加強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持續性滲透。目前在農村,交通管理工作受警力不足及地域、環境和道路分布復雜等等客觀因素影響和制約,管理短板凸顯,特別是農村群體的交通安全意識沒有明顯提高,農村宣傳教育工作裹足不前,原地踏步。中國是農業大國,交通輻射面占了交通管理的很大板塊,如果農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安全意識增強了,那么交通安全概率也就能夠迅速上升。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出行方式和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村機動車和農用運輸車不斷增加,村公路建設的相對滯后和農村交通狀況的復雜,致使農村交通管理工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應盡快建立農村交通安全宣傳網絡,把宣傳的觸角延伸到到農村各個角落,有力促進農村交通群體交通安全意識的大提升、大跨越。
(五)建立健全內部宣傳激勵機制。實際上,激勵是對取得工作成績本身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是推動工作向前邁進的一個有力手段,沒有肯定,一味批評,是管理用人的一種失敗,這一點,不少世界500強的企業在充分發掘激勵機制上意識到了激勵的巨大作用,因此企業的管理成效卓越,同樣,激勵適用于任何單位和部門,否定比肯定容易使人的積極性受到打壓,增強挫敗感。俗話說“好言一語三冬暖、惡語半句一春寒”,道理簡單,闡明了激勵的積極意義。所以,應把激勵機制用到交通安全宣傳方面,把宣傳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每位交通民警身上,把宣傳工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和其他各項交管工作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全面調動民警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常態化貫穿交通執法各環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是需要一個認識、積累、再認識的過程,全社會交通安全法律意識水平的整體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就要求我們交通管理部門,要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一項經常性、普及性的工作任務去常抓不懈,把它有機的貫穿于年度和階段性工作中去。同時,充分激發基層中隊力量和執勤民警在交通第一線執勤執法的優勢,做好發現和發掘素材并及時整理上報,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高度結合在一起,把宣傳教育貫穿于糾違法、打重點、穩秩序工作始終,使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具有高度實踐性和現實性,從而不斷推動宣傳教育工作向前邁進。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