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北京落下帷幕,為期五天的博覽會舉辦了展覽展示、論壇峰會、推介交易、文藝演出等數十場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出席和參展,與此同時,展會之外,此次文化創意的盛會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各大媒體的宣傳報道,在全社會引發了關于文化創意領域及其相關產業的熱烈探討。
記者日前前往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展會現場,發現在一眾提供新穎創意產品的參展廠商之中,赫然出現了一家腳手架工程公司,他們搭建了一組總面積達30多平米的組合舞臺及一組11層高的組合看臺,居然占據著國展中心大門正對面一號主場館前的一大片突出空地。記者上前打探,發現在這一組藍色的看臺座椅附近圍繞了眾多參觀者,其中不乏多家國內大型的演出團體代表。記者現場采訪,得知這是一家名為“北京安德固腳手架工程公司”的參展商,作為奧運場館施工中標單位,安德固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臨時看臺的設計,生產,施工,拆卸的整套服務,該公司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專業臨時看臺系統搭建工程公司。用一位有著十余年搭臺經驗的參觀者的話說:“與傳統的臨時舞臺看臺相比,這樣的創意舞臺看臺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自由組合,反復搭拆,神奇到甚至只需一把錘子就能安裝拆卸。”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大膽創新,即使搭建像工體那么大的看臺系統也僅僅只需要30天左右的時間。
在人們的印象中,“文化創意”似乎與場館搭建無關,所謂“文化創意”似乎只是專屬于精神文化領域的陽春白雪,并非搭建臨時看臺的下里巴人所能企及的。然而國內首屆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的這一幕,確又真實存在。記者了解到,在本次展會上,除了安德固腳手架公司外,還有多家在不同領域提供類似基礎設施服務的展商參展亮相,在眾多文化機構云集的展會上也可算做另類風景了。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已經形成了1200億元的產業規模,并保持著30%的驚人增長速度。然而,所謂“創意產業”,有了創意又如何能變成產業呢?
有了創意不等于有創意產業,同樣缺乏產業化的支持,也形成不了產業。所有的創意只有最終落地,成為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才能實現其價值的轉化,而要實現這樣的轉化需要的就是產業鏈的支持。就像好萊塢大片,除了有好的導演、演員、劇本,還要有電影公司、特技公司、影評人和媒體業等各個行業作為同一產業鏈條中的相關單元緊密配合,才能最終催生出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電影產品。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文體演出市場,舞臺上精彩紛呈的表演或是體育賽事的實況是產業鏈中處于上游的內容提供商,而像安德固這樣的場館及看臺搭建公司則是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基礎服務提供商。
談及參與此次創意博覽會的初衷,北京安德固公司負責人認為,“作為一家建筑類企業參展本屆文博會,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看臺和舞臺,帶來的更是一種創新的舞臺、看臺搭建理念。”博覽會主辦方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構筑創意產業鏈,在創意產業鏈上流動的是創意,而下面支撐的則是產業。創意古已有之,缺的正是產業,目前國內的創意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鏈條,創意產業尚處于培育期。如何打造產業鏈,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機構等組織融合在一個空間之內,讓信息、人才、市場需求相互交融、互相延伸、互相帶動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中之重。”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