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起跑線”說事
2023-01-09
來源:安全文化網
作者:王帥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不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教育子女的至理名言。尤其在城市,許多家長將贏在起跑線奉為目標,甘受其累。如今,這個論調又在農村地區刮起一陣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日前,一項調研顯示,我國農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不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教育子女的“至理名言”。尤其在城市,許多家長將“贏在起跑線”奉為目標,甘受其累。如今,這個論調又在農村地區刮起一陣“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日前,一項調研顯示,我國農村地區正興起一股“擇校熱”“陪讀熱”,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不計成本地將家庭收入大量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培養和擇校競爭中。更有家庭選擇讓父母一方辭職返鄉或進城陪讀,只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家長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重視和投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與之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開始學習城市的教育觀念,以經濟條件為后盾,為孩子提供更多優質資源,教育支出從單純的生活費、學費,逐漸變成對環境、習慣、成績等全方位兼顧。
重視教育是好事,但以經濟資本設置“起跑線”,以“輸贏”論成果,不僅容易引發“過度教育”,往往還會偏離“賽道”。
回顧這些年,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焦慮下,奔波于各類早教班、培訓班、特長班,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更有甚者,不僅要求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還要孩子“搶跑”,使得他們失去了很多歡樂、承受著更多苦累。
為了這道“起跑線”,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背負了難以承受的身心之重。尤其對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家庭而言,從擇校到陪讀,往往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加上經濟、精力雙重投入,很多家庭逐漸被掏空。如此環境下,催生出的教育成果也很難盡如人意。
“不輸在起跑線上”,乍聽起來似乎入情入理,卻經不起推敲。古往今來,多少“起跑領先”的所謂天才都累倒在“起點”,早早被淘汰出局。反之,起點不高、笑到最后的“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最近幾年,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因為不適當的“起跑”而患上抑郁、狂躁、焦慮等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
事實上,“起跑線”只是對成才概念的斷章取義,教育本沒有輸贏。別再拿“起跑線”說事。回顧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種等待的慢藝術。讓孩子在日常學習中,強壯身體和心靈,理解成長的意義,接觸知識的美好,這應當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淡化“起跑線”的治本之道。(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