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口包子鋪買份早餐,到樓下理發店剪頭發,在轉角的花店挑上幾枝鮮花……小店雖小,卻是城市的人間煙火,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微細胞”。
江蘇南京、浙江杭州等地近日推出的“小店計劃”引發諸多關注。“小店計劃”旨在通過開展引流聚氣、數字升級、降本增效、便民服務、示范引領五項行動,著力為“了不起的小店”補元氣、添能量、增活力。
“小店經濟”是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1.11萬戶,帶動就業人口近3億人。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以小店為代表的個體工商戶沖擊較大,助力“小店經濟”恢復元氣,既是加快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的重要一環,也是“保就業”的重要途徑。
當然幫助小店恢復元氣、重振信心,必須正視其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困難,打出一套紓困“組合拳”。此次南京、杭州等地推出“小店計劃”,主要是解決其融資難、幫助其降低經營成本、支持小店線上數字化轉型、開展特色小店試點示范等措施。受此前疫情影響,一些小店現金流告急,增加貸款助其渡過難關非常必要。“小店計劃”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政策,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鼓勵金融機構發行專項債券。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有利于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和堵點,幫助小店渡過財務難關,也有助于穩定預期和用工計劃。如果說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是“減負”,聯合銀聯等金融機構,面向小餐飲、便利店等日常消費場所發放消費券,鼓勵居民消費,則是著眼于助力小店“增效”。發放消費券,早已被反復證明可有效促進經濟復蘇。一方面,消費券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可以刺激消費者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信心,激勵更多人去消費。另一方面,消費券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從客觀上擴大小店的消費總量,帶來更大的交易規模。這對當下小店復蘇來說,無疑也是十分迫切的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小店經濟”,小店經營逐步走向數字化、特色化、精細化,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發展體系。“小店計劃”聯合短視頻平臺推出“千品萬店”專場直播、“暖心特色小店大聯播”等千余場直播,打造城市專屬話題,為特色小店聚人氣、添活力,為城市找到新的促消費突破口。相信鱗次櫛比的小店、風格各異的小物、深藏美食的小館,定能為公眾搭建多元生活舞臺,帶來不一樣的幸福感。
小店活,經濟興,這些微型市場主體,關乎億萬人工作的崗位、生存的飯碗。激活小店新活力,重燃人間煙火氣,是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讓群眾生產生活盡快回到正軌的積極應對。普惠金融、發放消費券……種種舉措不僅有人氣,更滿載煙火氣。
街頭巷尾,“小店經濟”煙火氣將越來越旺。(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