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與人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互相理解、尊重不可或缺。
尊重他人既是一種格局,更是一種修養。它猶如一陣春風、一泓清泉,令人心曠神怡,激情澎湃,是一種博大、崇高、令人快慰的優良品質,是一種輕于鴻毛、重于泰山的睿智。尊重他人必然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人生道路上贏得他人支持幫助的機遇就多,成功的概率就大;反之,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必然會單槍匹馬,勢單力薄,失誤頻頻,敗筆多多。
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至少離不開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要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具備了這一點,往往能和別人想到一起、說到一起,即使是相識不久,也會心心相印,靈魂貼近,絕不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而是千言萬語遇知音,成為良師益友。
二是善于用欣賞的目光接納別人。由衷地贊美別人的優點、長處,允許別人比自己強、超越自己,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不排斥、不藐視,即使他人有缺陷、缺點,不取笑、不歧視,不戳別人的痛處,他人有因難時不能幸災樂禍。總之真誠的贊美和幫助,讓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和諧、坦然、牢靠、長久。
三是善于開先河尊重他人。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越是層次高、有本事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無論是對上司還是下屬。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涵養,如果不會尊重他人,那么即使層次高、有本事,也會顯得毫無意義。劉備一生能被眾多能人雅士追從,就是懂得先尊重他人;魯迅之所以能讓人始終追憶,也是因為他對革命和人民的尊重,使得他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不得不敬佩的“君子”。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人與人之間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尊重是相互的,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是一件雙贏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四是善于避免一些無原則的爭論。有些人喜歡跟人爭論,表明自己的看法,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但有何意義呢?在一些無關緊要甚至本身很難有是非界線的問題上,往往贏了爭辯,輸了感情,得不償失。就像井底之蛙一樣,它認為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而大雁告訴它天空是無邊無際的,如此爭辯下去,誰都認為對方是錯的。如果大雁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讓一只井底之蛙承認天地的遼闊,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正如文化人常說的那樣:“如果你辯論爭強好勝,你或許有時獲得勝利,但這種勝利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你永遠無法得到對方的好感。”生活中避免無原則的爭論很重要,應引以為戒。(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