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文人朋友曾送我一副對聯,其中一句是“人生大悟靠琢磨”,很耐人尋味,我把它掛在家里顯眼的位置,每天進出都要看幾次,有時停在那里,細細品嚼琢磨,的確一看一味道,百看味不同。最近筆者開始研究“琢磨”兩字,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聯系自已從旭日東升,到了夕陽西下,琢磨這一過程,再領悟個中之義,有許多感想。
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琢磨自己就是要正確認識電力文化人自己,經常解剖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劣長短,擺正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實現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自己的最大價值。老子有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古今中外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無一例外都是能正確認識自己,冷靜琢磨自已,不斷研究自己,從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最終做出一番事業,導引他人,福利社會。
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要學會琢磨自己是認識自己的升級版,要想琢磨出名堂,就不能諱疾忌醫,不能遮丑護短,要有刮骨療毒的狠勁。魯迅不僅批判別人毫不留情,刀刀見血,還善于解剖自己,直面自己的缺點和陋習。毛澤東說過,在善于解剖自己這一點上他與魯迅的心是相通的。人生在世,既有順風順水、過五關斬六將的大好光陰,也有秦瓊賣馬、關羽敗走麥城的落差時節,最需要琢磨的就是自己失意的原因和教訓,認清自己的性格弱點和能力短板,從而做大做強自己,魯迅和毛澤東都做到了這一點,因而能多次走出逆境,走岀陰暗,步上平坦,趕上光明。
當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要學會琢磨自己就是要精準地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能挑多重擔子。要給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自己角色準確定位,知道自己的品行才學,不高估、不虛夸、不摻假,不坐自己坐不了的交椅,而是干好自己該干也能干好的事情。恩格斯很偉大,但他清楚“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幫手”,心悅誠服地推崇馬克思是“第一小提琴手”,自己心甘情愿地居于之后的位置。反之,“初唐四杰”里的楊炯,就過于高看自己,認為“王楊盧駱”的排序不公平,自己被排后很是委屈。發牢騷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其實,不僅當時,就是后人,也都能看出他和王勃的差距。
在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要學會琢磨自己,恰如其分地評估自己的作用和貢獻,切忌盲目自大狂妄,攬功推過,把成績都歸于自己,把問題都推給別人。項羽兵敗域下時,哀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不知反省,不檢討失誤,反說這是老天不公平,不給條件,如此心態,就是再給他多少次機會,也照樣是失敗。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時,大言不慚地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魯迅諷刺道:“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后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
時下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更要主動學會琢磨自己,這其中的學問很大,也是個電力文化人終生課題。這個課題做好了,雖不能大紅大紫,功成名就,但可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這其實也就接近了成功。筆者經常認真地對照先人,用其經歷、知識等作為警示牌,真正得到入心入骨的感悟。通過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員琢磨的積累,感悟會越豐富、越全面。人生琢磨靠大悟,大悟人生必琢磨。(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