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在社會生活中求簡便,在精神生活中求美觀。
生存是第一要務,解決了生存問題后,人們不想太勞累,畢竟勞累損傷身體,于是人類中的杰出代表發明機器代替人的許多勞動,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更為簡便了。
生存無虞,勞動又有機器加持,物質豐富與身體舒適了,人類有了新的不滿足,對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即審美的需求。我以為,在精神層面的生活里,秩序觀是不可缺少的。不講秩序而談文明,文明只會是空中樓閣。講秩序,是文明人的不二標桿。生活中,我們常常說的不文明行為,何嘗不是對秩序的無視?
我見過這樣的朋友圈,圖片中父子倆各躺在一張床上,舉著手機玩游戲。身下的床單皺巴巴的,一半還滑落在地;桌子上,空酒瓶和食品包裝袋等雜物,橫七豎八。圖片上配文寫道:天正下雨,我們無聊中。發圈的人,顯然沒有覺得自己生活在雜亂無序中,那應該是他們的一種常態生活。否則,收拾好房間后,再發朋友圈豈不是更好?這對父子,是我的一個學生和他家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成績落后,其根源一眼就明白了。
我的父親不走,今年也快八十九歲了,父親有著不低的退休工資。但他們的生活方式一直屬于莊稼,屬于大自然,屬于幾千年來的農耕時代。
他們從一早上開始,就投入到自然的懷抱。拉水澆菜,鋤草翻地,忙得不亦樂乎。留在屋子里的,是未疊的被子,未打掃的房間,是衛生間里沒有洗的衣服,是餐桌上生熟混放的各種食物。我不止一次地問媽媽:“難道掃地搞衛生,整理房間,不比在太陽下種莊稼輕松一些嗎?”媽媽總是自我解嘲似的笑笑:“我不會搞衛生。”許多次,我動手收拾整理好了,試圖讓父母維持,但他們總是做不到。
其實我在父母身邊生活了二十多年,那樣的生活狀態,以前我并未覺得不習慣。只是后來進入社會,被各種各樣的秩序影響著,深刻體會到有序帶來的美的享受。
辦公室的同事凈潔每天進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辦公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凈凈;下班前,把整齊地辦公所謂用過放進柜子里,桌面沒有任何雜物。她給了辦公室其他同事非常好的影響,秩序讓我們的辦公環境更好了,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心生愉悅。
有位美學大家說:“審美就是發現事物的真相。”深以為然。我想文明生活的真相應該就是秩序,物物有其序,事事有其序,人人有其序。懂得了這個道理,用過的物品就要放回原處,以保持它原有的秩序;手邊的事一件接一件地干,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說這個位置該說的話,做這個位置該做的事。唯有遵守秩序,維持秩序,在秩序里生活,才能讓我們盡享文明生活的美好。
垃圾的位置不應該在地板上,更不應該在桌子上,它屬于垃圾簍;睡過的被子,它的狀態不應該是褶皺的,它應該是疊好的、平整的;用過的鋤頭不應該倒放在禾場中間,它應該在農具房里立著,等等。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是秩序的體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加,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逐步提高認識,在這些認識里,我以為至善莫過于認識秩序的重要性,秩序乃文明之真相,關乎生活品質。(王帥)
下一篇:為人民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