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無數勞動者在高溫下堅守崗位,揮汗如雨。如各地新聞報道中各的國網電力一線搶修搶險人帶電作戰、外賣騎手、環衛工、建筑工、空調維修工,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 造福他人、扮靚城市。在高溫下工作,出汗多,容易出現中暑等癥狀,嚴重時可能患上熱射病,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關愛高溫下的勞動者,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舉,更是一份需要多方參與的民生答卷。2012年,全國總工會、人社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適當增加休息時間、減輕勞動強度措施,加強高溫作業勞動保護。今年入夏以來,全國總工會發出《關于做好2023年職工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對防暑降溫工作進行部署,防范職業性中暑事件發生。各級工會聚焦重點人群,深入企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積極開展以“送清涼物資”“送政策宣傳”“送健康培訓”“送健康體檢”“送法律 維權”為主要內容的“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活動,為高溫下的勞動者送上清涼。 盡管已有這些對勞動者的“保護令”, 仍有一些用人單位為了趕工期、搶進度,違反規定讓工人頂著烈日酷暑干活,導致高溫勞動保護淪為“紙面福利”。
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用人單位領導要落實好主體責任,不能把企業效益置于勞動者健康之上。要嚴格遵守相關管理辦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任務量,同時積極為職工提供必要的個體防護用品和高溫作業休息場所,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與此同時,相關監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執法監督,督促用人單位認真落實高溫勞動保護措施。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比如開展高溫季節勞動用工專項執法檢查,對用人單位違反規定安排職工露天作業、超時加班、不依法支付高溫津貼、以縮短工作時間為由克扣或降低勞動者工資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此外,還應在公共服務上考慮增加有效的配套保障。
比如,在街頭設立戶外驛站、愛心涼亭,并增配防暑降溫用品和藥品,方便電力巡視搶修、環衛工、建筑工、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在高溫下乘涼、補水,在一些重要街頭巷口增配醫療救助點,應對突發情況。一些勞動保護的舉措也應與時俱進。比如,以平臺用工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大規模涌現,具有雇傭關系靈活化、工作方式彈性化等特點,給從業者高溫下的權益保障造成了困難,也為如何更好地保障這部分群體職業健康提出了新課題。對于有關部門而言,亟需與時俱進掃除工作盲區,關注到、維護好靈活就業人員的心聲和訴求。此外,加強防護用品研發,推出更“清 涼”、更人性化的輕薄工服等,滿足勞動者 實際需求。高溫天氣既“烤”驗著勞動者,也考驗著用人單位的自覺和良心,更考驗著當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要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類企業迎峰度夏安全生產、勞動者安全度夏。(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電力文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