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監督,除了工作中幫助黨員干部繃緊清正廉潔的“弦”,還要在“八小時之外”幫其擰緊生活防腐的“閥”。
組織開展“家訪”,送上寫有廉政警句的“清風屏”;舉辦“賢內助”“廉內助”座談會,組織干部配偶家屬成立“護廉網”……相比工作狀態,下班后面臨的誘惑更大,“八小時之外”的監督不能忽視。我市一些區舉措盯緊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對加強教育監督作出探索。組織“家訪”,有利于摸清黨員干部的生活情況,作為家庭半邊天的家屬,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具有獨特優勢,能第一時間發現“異常”,作出提醒,念好“緊箍咒”,防止配偶在廉潔上“出軌”。同時,也能把好家門,防止貪腐的伎倆向家庭滲透,從而將腐敗之風拒之家門之外。
監督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保護。監督,好比“防火墻”“殺毒軟件”,可以約束黨員干部不犯錯或少犯錯。“上工治未病”“禁微則易,救末者難”。通過加強日常監督,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糾正,有助于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八小時之外”是一個“時間”概念,不是黨員干部忘掉身份的“借口”。不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黨員干部的身份不會變,接受監督要成為常態、成為習慣、成為自覺。監督不是為了“找茬”,也不是為了“挑刺”,是為了幫助黨員干部減少失誤、及時糾偏。正確對待來自組織、社會、群眾的監督,習慣在“放大鏡”和“聚光燈”下工作和生活,是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組織觀念的檢驗,也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要求。把監督當鏡子,歡迎監督、善用監督,將監督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集中起為民干實事的注意力,更能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八小時之外”要他律也要自律。強化他律、嚴格自律,時時察覺和矯正行為偏差,縱有小過及時“剎住”,便不至于釀成大錯。黨員干部正確認識“監督”,做好“八小時之外”,不囿于“八小時”之限,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提醒自己,才能練就“百毒不侵”的本領,收獲“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王帥 謝峰)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下一篇:在紙頁間尋覓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