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深入基層走訪慰問,成為黨員干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層”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也是新春慰問的正確打開方式。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而春節慰問正是走好群眾路線的直觀體現:群眾有什么困難和期待,有什么揪心事、鬧心事、煩心事,都可以當面說一說、談一談,建立在“交心”“交底”的基礎上,能夠以解決問題的誠意,烘托新春慰問的暖意,從而達到“慰問一人、溫暖一戶、帶動一片”的效果。
毋庸諱言,某些基層慰問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弊端:慰問隊伍總是浩浩蕩蕩,慰問過程卻只是蜻蜓點水,往往是客套幾句之后就送錢送物、拍照留痕走流程,然后就匆匆奔赴下一家。如此走馬觀花式的“打卡”,使春節慰問更像是“發放福利”。問題是,相比起有限的慰問品,困難群眾更需要貼心的關懷和服務,倘若將發放慰問品看作慰問的全部,豈不是“買櫝還珠”?
確保新春慰問的效果,首先要提高“精度”。本地區有多少困難群眾,分別存在什么樣的困難,有哪些屬于共性問題,有哪些屬于特殊情況……這些實際問題,不僅關乎基層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而且體現著新春慰問的誠意和效率。想要了解這些問題,就必須察民情、解民憂,在深入調查、精準統計的基礎上建立臺賬,選定需要慰問的對象,并為其提供精準服務。通過臺賬管理,還可以推動慰問活動走細走實,確保慰問對象不交叉、不重疊,最大限度惠及需要幫助的群眾。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擴大新春慰問的“深度”。慰問不僅在于“慰”,更在于“問”:帶著問題來,奔著問題去,坐下來嘮家常、沉下去解民憂,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由解剖“一個問題”著手,致力于解決“一類問題”。走訪慰問貴在走“心”,“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看清民情、聽進民聲、搞懂民意,才能在密切聯系群眾中解決實際問題,把關懷和祝福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春節慰問既要走訪,更需走心,走出機關、走向基層、走近群眾身邊、走進公共生活,就能將走基層的作用發揮到實處,以更加密切的干群關系匯聚起干事創業的更大動力。(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