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即曾聽聞,所謂夜同宵,正月又亦稱元月,漢文帝便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便稱元宵,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歷史綿延,對于傳統節日的慶;顒右苍跁r光的長河中孕育增長,延續著春節的歡愉,將新春的喜慶推向高潮;饦溷y花,張燈結彩,孩童對于節日的印象總是深刻的,對于元宵最美好的感觸,便是兒時篆刻在心中的回憶。
也許是時代背景的不同,父輩總是抱怨這愈發消失的年味,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節日的習俗與活動也在發生著變遷。我總聽母親講起她小的時候,元宵節放孔明燈便是不可或缺的節日習俗,但隨著城市發展,高樓林立反而禁錮了他們對于兒時回憶的追尋。而我最深刻的印象,反而是生產力的發展所帶來的變遷體驗,每年燈會是我對元宵節翹首以盼的歸因。我享受著人潮人海帶來的喜慶氛圍,感慨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當然還有坐在父親肩頭的幸福。
除了視覺上豐富的體驗,舌尖上的甜蜜觸碰更能勾起對元宵的美好懷念。對比老式元宵的口味單一,我們這個年代,豐富的餡料選擇則令人更憧憬佳節的美食。記得第一次吃到水果味的元宵時,濃郁的果香充盈了味蕾,晶瑩剔透、充滿韌性的糯米表皮,別有一番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韻味。雖然母親對這種新式元宵仿佛并不是很感興趣,但對于兒時的我,簡簡單單的口腹之欲得到滿足,便是極大的快樂與幸福。
現在這個年齡段的我,也許對于節日的期盼沒有那么濃烈,經常是在生活的奔波中匆匆忙忙度過,新奇褪去后的平淡稀釋了節日的儀式感,互聯網時代下群內的表情包,便是對節日的友好祝福。但當卸去一身疲憊后,坐在親人團圓宴的桌上,看著小朋友咿呀學語的樣子,內心對生活的倦怠也便煙消云散。
品嘗母親的手藝,跟親友們侃侃而談,也許時至今日,節日的意義變得更加突出,它是聯系親人的紐帶,是古老文明下對于生活感悟的傳承,是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短暫的生命中,人們尚且可以感受到不同階段的變化,感悟到佳節美好的不同體驗,那這傳承千年的古老文化,則更是不可遺失的靚麗瑰寶。
對于明天的美好暢想,便讓它融入這明亮的燈火中,隨著母親兒時的孔明燈,隨著元宵甜蜜的口感,隨著團圓夜的團聚氛圍,陪伴左右。請相信,凜冬過后,總會有鳥語花香。(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走親戚
下一篇: 臺前河務局加強春節期間河道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