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喜歡一個季節,必定是它裝有你的故事。
我喜歡春天,緣于風箏。“風箏飛得再高,也得有一線牽連。”50多年了,王老師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
王老師是我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因為他,我的年少時光有了不一樣的色彩。教室內,鄒老師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幽默的講課方式,讓每名學生都循著他的思路奔跑;教室外,他帶我們走向田野、奔向溝河坡、追逐樹林,與自然對話,感受季節更替,體味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美妙和神奇。
記得三月的一天,王老師帶我們去南邊河坡放風箏。春天的南溝河坡,花兒爭奇斗艷,小鳥穿梭林間,我們在河河坡上肆意奔跑,風呼呼地在耳邊響著,有力有度,是風箏最喜歡的風。
王老師說,飛翔在天空中的風箏,視野廣闊。它能俯瞰小鎮寬廣的土地、密匝匝的竹林、流淌的河水,還有散落在田間的村莊、牛群。望著翱翔的風箏,我們沉浸在對遠方、對小鎮之外美好的向往中,感受著凌空高飛的樂趣。
第二天語文課上,王老師以“風箏”為題,引導我們暢談自己的感想。“風箏線斷了,它就不能回來。”“我們要像風箏一樣,借助風力,飛得更高更遠。”……同學們熱情高漲,各抒己見。王老師對每個同學的發言都點評稱贊。最后,他說:“風箏飛得再高,也得有一線牽連。就像我們以后要走出小鎮上學、工作,但是要記住,家在這里,因為家是牽著我們的線……”
帶著風箏的記憶,年少的我離開了小鎮,故鄉在心中漸行漸遠。只是每到春天,還時常想起在故鄉溝河坡上放風箏的情景。
“風箏飛得再高,也得有一線牽連。”時光荏苒,步入中年,我常常想起鄒老師的這句話。思忖著,生活、工作中的我們又何嘗不像風箏?初心就是那根風箏線,無論飛得再高、再遠,只有不忘那根線,我們前行的步伐才會更加穩健。(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