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老屋的門,取下掛在屋檐下的鋤頭,雖然落了厚厚的灰塵,擦拭后光澤依然留存。
作為農具的鋤頭,據說制作精良的工藝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選用青銅鑄造,沿用到戰國時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到秦朝時,鐵鋤被廣泛使用,一直延續到今天。
鋤頭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鋤刃,用來松土和除草。鋤刃形狀扁扁長長,像菜刀一樣。也有些比較特別,像是長方形、狹長形、梯形等。柄是第二部分,是一根圓形木棍,常用硬木制成,用來裝在鋤刃的后面一個孔內支撐鋤刃,長短從八十厘米到一百六十厘米不等,但長的會比較方便,因為這樣農人就不必把腰彎得特別低。
鋤頭分為板鋤、薅鋤、條鋤、小鋤、雙刃叉鋤等多種。作為傳統農具,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筑堤、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是村里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使用時以兩手握柄,做回轉沖擊運動。
從前,我在村里使過很多鋤頭,挖麥茬田,挖河灘地,挖紅薯地,挖花生地,給玉米鋤草,給麥子除草、點播、施肥都干過。累了,就把鋤頭架在地上,坐在鋤頭木把上歇息。
剛開始我不會用鋤頭,和娘一起挖麥茬給玉米苗松土,不久手掌上就起了血泡,每挖一鋤就疼痛難忍。不一會兒,血泡磨破了,露出鮮紅的肉,每揮動一下手臂挖地,手掌便撕心裂肺般疼痛。
娘掏出手絹,將傷口簡單包扎。娘說這是由于我的手還沒有磨出老繭,等到農活干得多了,掌心起了繭子,手就不容易磨破。娘還讓我握鋤頭把不要握太緊,要讓它松動一些。我照著娘說的做,疼痛果真減輕了。
對于娘來說,田里總有干不完的活計。我干得少了,娘就要多干。于是,我便咬牙堅持,好不容易鋤到地頭,便和娘坐在樹蔭下休息。村里愛開玩笑的歪歪嘴門內老堂兄也在。
只見他從水渠舀了半碗水放在磨刀石旁,蹲在地上在磨刀石上淋些水,一手扶鋤把,一手握鋤頭,在磨刀石來回推拉。鋤刃與青褐色的磨刀石之間發出刺啦刺啦的聲音。這聲音和著布谷鳥的鳴唱,是那么和諧共鳴。
門內老堂兄磨完鋤頭,招呼我:“把你娘倆的鋤頭拿來也磨一下。”我看著亮閃閃的鋤頭,感覺沒有磨的必要。歪歪嘴是門內老堂兄笑道:“刃子不利,白費力氣。你小子大概不會磨吧?拿來,堂兄給你們磨一下。”
鋤頭被歪歪嘴爺爺磨后,挖起地來利索了不少,鋤地進度也大大加快。看似簡單的鋤頭,用起來卻不簡單。
時光匆匆,我不用鋤頭好多年了。今年回老家,看到掛在屋檐下的鋤頭酣睡在屬于自己的舊時光里,雖然亮閃閃,卻也一年年老去,生了些許鐵銹。
我默默佇立,關于鋤頭的往事,一下子流淌開來……(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上一篇:望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下一篇:著力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是進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