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并非人類飲食必需品,卻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與人類文明如影相隨。據考證,酒最早誕生于我國,歷來別稱多達40余種,如酌、酤、歡伯、金波、壺觴、杯中物等等,雅號、俗名皆有之。
酒是物質,但其承載的多是精神的、文化的層面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上下5000年就是一部酒的文化和酒的歷史。當然,酒是人類各民族共同的創造,人類的情感和生活離不開酒。酒無疑具有非凡品質,須臾之間,靜如處子、動若脫兔,其體質陰而功用陽,形下之質而行形上之能。
中國古籍《詩經》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左傳》有“酒以成禮”等記載,可見酒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介質。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古代,酒被視為神圣之物,盛之以尊、酌之以爵,其用多在要事,如祀天地、祭宗廟、奉嘉賓、壯軍威等,“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這些莊重、莊嚴的場合,酒扮演著重要角色。“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從《詩經·小雅》的歌詞中可以看出,飲酒和以琴瑟是當時的禮儀,也就是“酒以成禮”。
隨著農業生產的進步、釀造業的發達,酒漸漸進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尋常百姓之家,伴著醇厚芬芳的美味,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因趣,揉著詩歌、書畫、風俗、禮儀、游戲等等,異彩紛呈的酒文化應飲而生。
冷兵器時代,酒燃燒激情、增壯豪氣,武松醉拳打大蟲,關羽溫酒斬華雄,盡顯快意人生。西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大敗匈奴,武帝贈御酒一壇,犒賞有功將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傾酒于泉與眾共飲,酒泉由此而名。傳說真假姑且不辨,平河西、安邊陲、開絲路,在酒泉這個東西文化的交匯點上,揭開的卻是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的一幕;同樣的傳說,還有勾踐倒酒河中與將士共飲,同仇敵愾,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壯行酒亦好、慶功酒也罷,古今中外,酒與將士、與戰爭的話題故事,是說也說不完的。
酒壯英雄膽,酒也助文人興。因酒而獲藝術創作的自由狀態,詩文佳句俯拾皆是。“李白一斗詩百篇”,杜甫“醉里從為客”,楊萬里“一杯未盡詩已成”。陶淵明偏居山野,時常醉酒之后詩興大發,扯紙書寫,興至揮毫,《飲酒》組詞傳世20余首。白居易留世的2800首詩歌里,飲酒詩就有900多首。《蘇軾詩集》中收詩2000余首,其中詩酒者便有450余首。不唯詩詞,書畫亦然。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飲中八仙歌》)。“懷素平日得酒發興,要欲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項元汴語)。今天,當我們凝目觀賞“癲張狂素”那鬼神皆驚的靈動筆墨時,一定可以品出那濃濃的酒意。還有“吳帶當風”的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醉后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可謂“雅好山澤嗜杯酒”。
酒在日常生活中,多是迎來送往、惜別接風的寄情之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從幾首古詩中可以看到古人臨別餞酒、情意濃濃。“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此風在唐代大盛;同樣,以酒接風洗塵也是自古以來的禮儀時尚,風聞賓客來,備酒款待,以酒為水洗卻旅途塵埃與勞頓,一番情義盡在酒中。酒可承載真情,也可虛以客套,迎來送往中,酒更多成為一種負擔和俗氣。曾經在道光、咸豐年間擔任過知府、按察使直至署理巡撫等官的張集磬,在其筆記和書信中就屢屢感嘆從政歲月的無奈:“來往過客,攀挽流連,余等復迭為賓主,幾于無日不花天酒地。”到了如此程度,酒恐怕就成了敗壞世風的催化劑,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醉眼里的世界是人性潛意識激活的世界,百態人生淋漓盡致。有喜酒者“白日放歌須縱酒”,有借酒澆愁者“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沉湎酒色者“酒從腸中過,色由心頭生”;更有嗜酒如命者,“百歲光陰半歸酒”。談到嗜酒,自然要提及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此七人常聚于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肆意酣暢。其中劉伶無論酒量、酒德還是酒瘋均堪稱一絕,后人稱之“天下第一酒鬼”“飲壇北斗”,他在《酒德頌》里云:“唯酒是務,焉知其余。”《晉書》記載說他經常乘鹿車,手里抱著一壺酒,命仆人提著鋤頭跟隨其后,并吩咐“如果我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看似是放浪形骸,實則是殘酷現實中的無奈之舉,如此“醉鄉路穩宜頻到”,終于嗜酒壽終——在那樣的年代和歲月里,醒者未必醒,而醉者未必醉,斯人雖逝,風骨猶存。
酒人去矣,然酒不絕……
酒以其濃烈醇香、回味綿久,不僅融入人的物質、精神世界,而且愈來愈變化多端,生出無數品種,千姿百態,飲者無數,凡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慶功祝壽、開業破土……無不擺上幾桌,席間猜拳行令、觥籌交錯、酬酢互致,好生一派熱鬧場景。人是群體性動物,聚餐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不可或缺,而美味佳肴、美酒佳釀也成了飯桌酒席上永遠的兩大主題。酒足飯飽之際交流思想、溝通彼此、增進友情,多少人間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付一飲中。
酒為何物?說到底,它是用糧食、水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就其本質而言,是含有酸、酯、醛、醇等多種化學成分的混合飲料,化學物質如此多,自然是小酌怡情、暴飲傷身,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報告顯示,60多種疾病與酒相關。酒不僅損害健康,而且還會有酒后失言、酒后失態、酒后失德,乃至酒后亂性、酒后暴力等行為,既無益自己,又傷及他人、危害社會。有人指出因吸煙、酗酒、吸毒對社會、家庭危害大,而將這三者稱為當今社會的“三大公害”。
酒確實是人性的還原劑,但若還原到只為功名利祿,不飲也罷,縱是真情小聚,也還是淺飲細品的好。(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嚴守紀律紅線,踐行使命擔當
下一篇:端午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