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說:“偉大是熬出來的,熬就是看你能否堅持得住。”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給自己定一些計劃,比如一個月看幾本書,要堅持去鍛煉,學會什么樂器等,但多數時候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因為他們嘗試過后,發現堅持計劃的過程是非常難熬的,熬不下去就選擇放棄了,等過幾年看到別人成功了,又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能夠堅持到最后。
人生總有不如意,關鍵在于熬。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就出局。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制白熾燈時,嘗試了上千種材料,均告失敗,甚至有人嘲笑他說,你永遠不會成功。愛迪生并未停止自己的步伐,堅持潛心研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枚電燈,帶給了整個世界光明。
熬,不是逆來順受地活著,不是對命運的妥協,而是能量的積蓄,是生命的升華。有些人熬著熬著成功了,有些人熬著熬著放棄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很多時候需要熬。看似很苦累、很窘迫,實際上在充電、在進取。
熬是生命最好的磨石,熬得久了,身心磨練就堅韌了。就算在百折千磨中,也可能被打倒,卻絕不會被擊垮。就像姜太公熬住了,等來了周文王;越王勾踐熬住了,成為一代霸主;司馬遷熬住了,終于完成了曠世之作《史記》。蝴蝶熬住了束縛,才得以破繭而出;小草熬過了寒冬,才可以來年再生;駿馬熬過了千山,才可以馳騁天下。人亦如此,熬過苦,才能迎來甜。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每個人都聽過竹子的故事:竹子花四年時間僅僅長了三厘米,但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大家只看到了它的郁郁蔥蔥,卻沒有想過它在前面的四年,將根深扎在土壤延伸了數百平米。其實做人做事,真的一點都離不開熬。但多少人輸就輸在熬不過那三厘米? 網上有一個故事:就是那個不知名的導演胡波。他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還是個作家。2015年憑借短片《遠隔的父親》獲得第五屆金考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創作出了長篇小說《牛蛙》。2016年,憑借中短篇小說《大裂》獲得了臺灣第6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就這么一個前途無量的導演,竟然在2017年10月12日,在狹小的昏暗的樓道里,用一根繩子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在他自縊后的第401天,《大象席地而坐》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的影片、入圍最佳新導演獎。但胡波永遠不會知道了。其實他只要再多熬五個月,天就亮了。
一位哲人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人生也是這樣。
人不應該總在安逸中享樂,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才是人生的常態。熬,是一種堅持,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升華。
林語堂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只有熬到極致,才會看到更多的可能和更精彩的人生。(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拉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