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毒大米
發霉變黃的陳化米經礦物油拋光、吊白塊漂白等工藝加工后,變成顏色白凈的“新米”,即是毒大米。偶爾食用會對消費者消化系統產生危害,導致嘔吐、腹瀉、頭暈;長期食用則可誘發肝癌等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
(一)辨別方法
看價格:毒大米一般比正常新米價格便宜許多,外包裝上大多沒有廠址及生產日期,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不可一味貪圖便宜。
辨顏色:經過簡單加工的陳化米顏色明顯發黃。
看形狀:經過長年儲存的大米比正常大米顆粒小,且比較細碎。
聞味道:如果米有霉味是肯定不能食用的。一些商販為掩蓋霉味會添加一些香精,如聞到米有天然米香之外的其他香味,也應引起注意。
試手感:礦物油是用來拋光陳化米的主要原料,如果大米摸上去有黏黏的感覺,則很可能是加了礦物油。把大米放入水中,如水面出現油花,也能說明大米中被摻入了礦物油。
(二)安全辭典
陳化糧:長期儲藏、已經變質的糧食,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菌。黃曲霉菌在特定的高溫高濕環境下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毒性被列為極毒,其毒性是人們熟知的劇毒藥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黃曲霉毒素也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國際癌癥研究所將其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產生損害。黃曲霉毒素水溶度低,耐高溫,在一般烹調條件下不易被破壞。國家規定,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為每千克不超過10微克。
吊白塊:又稱雕白粉,化學名稱為甲醛次硫酸氫鈉。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在60℃以上就開始分解出有害物質),溫度稍高(120℃以下)或遇酸、堿即可分解為甲醛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氣
體,是一種禁用于食品的工業漂白劑,主要用于印染行業。人食用添加吊白塊的食品,容易引起中毒、過敏等癥狀,甚至導致骨髓萎縮,人體攝入10克即可致死。
礦物油:石油提煉所產生的副產品(下腳料)的總稱,也稱基礎油,其中的多環芳烴、苯并芘、熒光劑等雜質對人體有致畸形、致癌作用。
(三)安全提示
用毒大米制成米粉,品質更難鑒別,購買時尤須注意。米粉如有霉味,可能是用陳化米制成的;如有異香,可能是生產者為掩蓋霉味添加了香精。另外,顏色過白的年糕也不宜食用,它可能是用漂白的劣質米制成的。
上一篇:預防甲型流感要多吃五類食物
下一篇:吃鹽過多會增加中風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