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緊急呼救,日常溝通
手機有兩大主要功能:緊急呼救與日常溝通。我們看看緊急呼救的幾個例子。
2002年10月5日,上海千里之外戶外運動俱樂部的廖千里等8名大學生在井崗山原始森林探險時迷路。在饑困交加的情況下他們驚喜地發現,隨身攜帶的4部手機還有信號,于是拿起手機向110報警,請求援助。10月6日,營救人員帶領8名大學生平安走出森林。
2002年10月6日,一艘載有128名中國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離航道觸礁。船上沒有救生措施,無法與外界聯系。驚慌中,乘客發現一部中國移動全球通國際漫游手機有了微弱信號,就用這部手機向外界呼救,5個多小時后全部乘客得以獲救。
2003年8月5日,兩名北京游客在山海關不慎迷路。當天下午4時15分,山海關公安分局接到秦皇島110指揮中心的電話:就在2分鐘前,兩名游客從角山深處發出呼救。搜索隊立即向山頂進發,但一直與搜索隊保持聯絡的游客因欠費停機,使搜救工作陷入困境。山海關移動通信公司經理得知后,一方面購買一張100元充值卡將話費充入游客手機,另一方面與北京移動公司聯系,啟動非常技術手段,緊急開通了游客手機。晚10時15分,搜索隊終于找到這兩位游客的確切位置。
手機用于日常溝通的例子不勝枚舉。除了接聽電話,短信成為溝通交流的新寵。以往過年,通常是串串門、打打電話,道一聲祝福。2003年的春節,短信成為人們拜年方式的首選,即使在凌晨發短信,對方可以睡醒了再看;就算在餐桌上吃飯,也不會因短信受到打擾。據中國移動統計,在1.8億用戶中至少有5500萬用戶把手機短信作為不可或缺的通訊方式,平均每天發送的短信多達1.4億條!
禍:麻煩不斷,損害身心
說來不信,小小手機竟有十大麻煩:丟失、被盜、垃圾信息、戀愛謊言、變神經質、被偷拍、購買受騙、噪聲公害、影響子女教育和促進婚外戀。
上海建平中學做過一個調查:有43%的學生每天帶手機上學,73%的學生擁有手機。關于手機的用途,53%的學生表示為了打電話,47%的學生是為了收發短信。不少學生使用手機缺乏自我約束的自覺性,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文化產生了不良影響。如一些學生在晚自習時打電話,宿舍熄燈后利用手機發短信。有無手機、誰的手機好,還誘發了攀比現象。該中學因此頒布了《校園學生移動通訊工具使用管理暫行條例》,目的在于規范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這在上海市的中學尚屬首例。《條例》規定:教學期間,教學樓、實驗樓、視聽樓等所有教學場所不應使用手機;考試期間不應攜帶手機進入考場,一經發現,視為作弊;學生宿舍22點以后不得使用手機,避免影響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機的學生要在家長簽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請,班主任有權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允許學生攜帶手機上學。
中學如此,大學情況可想而知,手機成為許多大學生的裝備之一。浙江師范大學給師生立下使用手機的規矩——《浙江師范大學手機禮儀》,受到師生歡迎。他們認為,倡導文明使用手機,高校理當先行一步。《禮儀》規定:①手機響了,請在第一時間接聽;②請不要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接打手機;③與人談話時接聽手機,請說:“對不起,我先接個電話”;④請視周圍環境決定自己接打手機的音量;⑤有風度地對待打錯電話的人。該校倡導文明使用手機自然是因為有不文明行為的存在。
健康使用手機
以上只是手機可能帶來的諸多麻煩,不至于危及人體健康。但手機使用不當有損健康,這卻并非危言聳聽。
不要把手機掛在脖子上。不少女性將手機掛在脖子上,既方便又時尚。不過醫生警告,頸椎長時間負荷重量(雖然小小手機的重量不到二兩),將導致變形,并且壓迫脊髓神經,如不及時恢復,還可能導致神經的傳導功能喪失。因此,要時時提醒自己抬頭挺胸,以免頸椎受苦。
不要把手機掛在胸前。為擴大市場占有率,許多手機生產商打出了“最適合掛在胸前”的招牌來吸引女性顧客,實際上愛美女性青睞的外觀輕巧美觀的手機往往沒有完善的屏蔽,因為防護功能最好的是含重金屬的屏蔽,但這種手機必然比較笨重。研究表明,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產生一定影響。
兒童最好別用手機。意大利媒體近期報道,意大利小學四五年級學生中有近56%的人擁有手機,這些手機大部分是父母送的生日禮物。專家指出,兒童用手機弊大于利,手機輻射對正處于大腦發育期的兒童來說肯定沒好處。而且,兒童還沒有到有行為能力的年齡,所以在購買手機時兒童不能簽訂購銷合同,否則就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
防止蝙蝠襲擊。據2002年9月21日的《江南都市報》報道:“近日,安遠縣版石鎮余坑村農民劉定元在接打手機時,遭到上百只蝙蝠劈頭蓋臉的襲擊,致使其臉部、頭部皮肉受傷。據專家分析,蝙蝠是依靠發送和接收超聲波信號辨別方向的,傷者長時間的手機信號可能是引來蝙蝠的原因。”這一事件雖屬罕見,但值得注意。
防止雷電襲擊。2003年7月15日的《揚子晚報》報道:“前兩天,一輛摩托車行駛在張家港南二環路包基附近時,突然電閃雷鳴,車上兩名中年男子同時被雷電擊倒,其中一人當場死亡。死亡原因可能是由于閃電擊中其中一人手機,導致兩人觸電傷亡。”對此,南京大學氣象專家余志豪教授認為,由于雷電干擾,手機的無線頻率跳躍性增強,容易誘發雷擊和燒機等事故。使用手機者應盡量避免在打雷時撥打或接聽手機,雷雨中穿行無障礙地區時,應關掉手機電源。
防止利用手機短信作案。這類案件主要有三種:一是以促銷汽車、手機、電腦等商品為名,或稱機主中獎,待與之聯系上后,要求把錢匯到指定賬戶上,收到錢后便逃之夭夭。二是從事假證制作、賣淫等違法活動。三是發布垃圾信息,騷擾消費者。其中,向多人發布黃色短信,情節嚴重的,可視為傳播淫穢物品等犯罪(如通過網絡傳播,網站也應承擔相應的過失責任)。
開車最好不要打手機。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如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瑞士、意大利等頒布了法律,禁止邊開車邊用手機,而香港在1997至1998兩年內所發生的48起交通死亡事故中,肇事司機無一例外都有手機,使人不得不懷疑意外事故的發生多少與使用手機有關。
為了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局1999年底向立法局提交一份《道路安全守則》的法案,要求自2000年起明令禁止邊開車邊用手機。于是法律規定,機動車駕駛者只有在停泊車輛后才能使用手機,或者讓乘客接聽。法律也規定機動車駕駛者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破例,允許邊開車邊使用手機。“緊急情況”指撞車意外、路面危害、遇上魯莽或醉酒駕駛者、危急醫療事故、火警、進行中的刑事犯罪。我國大陸地區交通事故死亡率多年來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司機忽視行車打電話的危險。據統計,行車打電話發生事故的概率高達27.3%,比正常行車風險高4倍。
上醫院、乘飛機應關閉手機。手機會對有電磁波產生的醫療儀器及病人使用的心臟起搏器等產生干擾,也會對飛機的導航儀器設備和通訊聯絡產生嚴重干擾。
警惕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媒體報道,一位與有婦之夫有染的劉女士,不久前發現自己如廁的姿態被偷拍,還被發到許多朋友手機上,而制造這一惡作劇的人正是有婦之夫的妻子。專家指出,案例中那位妻子的行為侵犯了劉女士的隱私權、人格權。如果偷拍是出于商業目的,還侵犯了劉女士的肖像權;如果對私密處進行偷拍并加以渲染,情節嚴重的,就構成了刑事犯罪。
軍人應慎用手機。如果你是一位軍人,理應懂得手機在軍事上是危險的來源,即使關了機,敵人也可能查出來源,最保險的方法是要連電池也拿掉,并且確保手機內沒有被人預先裝上可以跟蹤的零件。如基地組織頭目拉登是從來不用手機的,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被美軍發現;而車臣叛軍領袖,就是因為打手機被俄軍測出位置,從而被導彈擊斃。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曾告誡全軍,慎用手機,甚至不能用,因為手機的訊號,很容易被間諜衛星竊聽,千里之外,隔機有耳,毫無秘密可言。在衛星的追蹤下,每一個使用手機的人都可能成為軍事打擊的目標。
上一篇:蔥汁止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