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6屆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上,建議把1988年4月7日,也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世界無煙日”,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的口號。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把這一天改定在每年的5月31日。
今年5月31日,我們將迎來第17個世界無煙日,但目前我國吸煙現狀卻不容樂觀:煙民人數不斷增加,達3.2億人,煙民平均年齡在降低,女煙民及青少年吸煙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我國煙草生產和消費還居八個“世界第一”:烤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烤煙產量世界第一:烤煙增長速度世界第一;卷煙產銷量世界第一;卷煙增長速度世界第一;吸煙人數世界第一;吸煙人數增加數量世界第一;煙稅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吸煙有害健康,這句話人人會講,但是,你可知道,吸煙危及生命的概率究竟達到了何種程度嗎?———編者
探究吸煙與戒煙
一,吸煙為什么會上癮?
煙民往往都有煙癮,這主要是尼古丁長期作用的結果。尼古丁就像其他麻醉劑一樣,剛開始吸食時并不適應,會引起胸悶、惡心、頭暈等不適,但如果吸煙時間久了,血液中的尼古丁達到一定濃度,反復刺激大腦并使各器官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性,此時煙癮就纏身了。若停止吸煙,會暫時出現煩躁、失眠、厭食等所謂的“戒斷癥狀”,加上很多吸煙者對煙草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認為吸煙可以提神、解悶、消除疲勞等,所以煙癮越來越大,欲罷不能。
其實煙草與吸食海洛因引起的成癮性不同,前者是完全可以戒掉的,關鍵要戒除心理上對煙草的依賴。這種心理依賴導致吸煙者的一種行為依賴,使得吸煙者感到戒煙困難甚大,無形中增加了戒煙的難度。
二,二手煙危害他人健康?
一個人吸煙似乎“無關他人”,其實不然,其家人正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被動吸煙是指不吸煙者一周中有一天以上每天吸入吸煙者呼出的煙霧長于十五分鐘。中國71%的家庭、32.5%的公共場所和25%的工作場所,因有人“吞云吐霧”而成為被動吸煙場所。
被動吸煙也即是吸“二手煙”,目前我國有六億人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被動吸煙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質濃度并不比吸煙者低,吸煙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如此多的有害物質對周圍的人特別是兒童、孕婦和老年人造成很大的危害:
據估計,美國每年有四百萬兒童因吸入“二手煙”而患病。父母吸煙使兒童下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肺炎的發生率增加50%,兒童易出現各種慢性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咳嗽、咳痰、喘息等,甚至出現持續的肺功能損害;
被動吸煙易引起中耳積液,使兒童中耳炎的發生率增加;
被動吸煙可以使哮喘患兒的哮喘發作次數與嚴重程度明顯增加,對有過敏體質的患兒更易誘發哮喘發作;
被動吸煙與嬰兒突然猝死綜合征(SIDS)的發生密切相關;
父母吸煙使兒童更易成為吸煙者;孕婦吸入“二手煙”易引起流產、早產、出生低體重兒以及嬰兒先天性畸形如唇裂、顎裂等;
老年人長期吸入“二手煙”易引起肺炎、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三,戒煙為何戒不了?
有研究表明,吸煙者中有11.7%的人是復吸者,而且復吸者的肺部損傷程度較一直吸煙者為重,原因有多方面:復吸者較其他吸煙者更易成癮,復吸后其吸入香煙的數量更多,且每口煙的吸入程度更深,對身體的影響不言而喻。對于每一個吸煙者來說,在一些特定的“危險”情形下(當周圍人吸煙、感到壓力大、心情煩躁、飲酒后)會更有吸煙的沖動,那么請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當有吸煙沖動時做幾次緩慢的深呼吸或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是個好方法。
四,戒煙后生活會變化嗎?
如果您選擇戒煙,您將選擇告別咳嗽氣喘、煙灰異味、污濁空氣、皮膚衰老、疾病困擾……讓我們看看您戒煙后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8小時后血液的氧合作用恢復正常,患心肌梗塞的風險開始降低;24小時后口氣清新,肺開始排泄粘液和焦油,患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肺炎的風險開始降低;48小時后血液中不再檢測出尼古丁;1周后味覺、嗅覺得以改善;3—9月后呼吸得以改善(咳嗽、氣喘減少),肺功能提高5%—10%;1年后患心臟病(如心肌梗塞)的風險減半;5年后患腦中風、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風險減半;10年后患肺癌的風險減半,患腦血管突發事件(腦“中風”)的風險與未吸煙者持平……所以選擇了戒煙,你就選擇了一個健康清新的生活。
“吸煙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煙等于自救”。這是法國國家戒煙委員會和煙草預防辦公室在巴黎舉行的第30屆法國醫學沙龍上對所有吸煙者發出的警示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