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周末運動員”
“周末運動員”,就是平時懶洋洋,一到周末跑到健身房“狂練”一氣的職場一族,他們最容易出現運動傷害,甚至把命都丟了,這就好比一人餓了5天,到第6天一口氣吞下10斤饅頭,能不鬧病嗎?您也沒聽說過窩在草甸子里好幾天才出來狂奔幾圈的“周末羚羊”吧?所以,向動物學運動,最起碼要做到:鍛煉哪怕少一點,每天堅持來一點,把韌帶、關節都活動開了,才能不受傷。
1.某報社記者,周末滑雪前未進行熱身,租用的滑雪靴剛穿上就覺得不得勁,還是咬咬牙就上路了。沒想到剛滑出去一丈遠就摔了個大馬爬,造成前交叉韌帶斷裂。
運動安全提醒:“周末運動員”最容易受傷的是肩部,籃球、排球、網球等看似普通的運動對肩關節的柔韌力量要求最高,肩關節脫臼是周末運動員最常見的損傷。其次是四肢,因骨的應力及骨密度欠常鍛煉的“火候”,在碰撞時極易骨折,也常會因用力過猛,骨骼被自身肌肉力量折斷。周末運動員肌肉力量普遍偏弱,肌肉無法承受的外力還會轉嫁到膝關節的韌帶上,造成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膝關節、踝關節扭傷的“命中率”也很高。
2.2007年3月16日是個周五,快下班的時候,48歲的某雜志社女主編在報紙上看見一篇報道,說都市白領長期保持同一坐姿操作計算機,容易引發靜脈血栓。女主編想想自己一個月都沒鍛煉了,今天是周末,還有1個小時就下班了,趕快跳跳繩吧!但剛剛裝修完的辦公室地板滑如鏡面,剛剛跳起落地,腳尖就擰了個兒,摔了個右側內踝、外踝、后踝連鎖骨折。
北京積水潭醫院每年三個黃金周及其他節假日,創傷急診的成人及少兒是平時的一倍,這都是“周末運動員”惹的禍。
運動安全提醒:如果一個星期抽不出空來鍛煉,千萬不能攢到周末惡補,這種心血來潮的鍛煉方式俗稱“練狠子”,會對人體臟器及運動系統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傷。
3.兩名業余選手在某次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途中猝死,據媒體報道,在整個賽程中,有大約400人因韌帶拉傷被治療,占28000名參賽者的1/70。
據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近期研究報告證實:在12~35歲的運動員中,每10萬人中就有2人發生猝死事件。
為杜絕運動員猝死再次發生,國際奧委會建議所有國家35歲以下運動員都應接受心臟病篩查。
運動安全提醒:人體器官能從體育鍛煉中獲益,偶然突然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產生的超負荷會大大損害人體健康。經常運動的人,心臟的泵功能增強,心率逐漸變緩,使心肌、血管得到最佳保護。而突然劇烈運動只會使心臟疲于收縮,體位的突然改變,招致韌帶損傷,全身血液突如其來地重新分配招致心肌致命收縮,心肌勞損及猝死均可能發生。
4.2007年1月3日,一名55歲男子在濟南硯池冬泳時突然暈倒,盡管120醫生及時趕到現場急救,也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運動安全提醒:冬泳愛好者定期體檢,心腦血管患者應謹慎冬季鍛煉。
上一篇:中藥并非100%安全
下一篇:滑冰如何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