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熱天容易中暑呢?北京急救中心急救部醫師賈大成介紹,當人在高溫(一般指室溫超過35℃)環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且無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體內積蓄的熱量不能向外散發,以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如過多出汗,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鹽分,這時就很容易引起中暑。 賈醫師指出,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如伴有高濕度和氣流靜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帶病工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也是高溫中暑的常見誘因。
賈醫師說,中暑起病急驟,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前驅癥狀。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現特點,中暑一般可分為三類: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現為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7.5℃,如能及時離開高熱環境,經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其次是輕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癥狀,同時通常表現為體溫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并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和脈搏細弱而快等。輕度中暑者經治療后,一般4~5小時內可恢復正常;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干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中暑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搶救是否及時,如能及時發現及治療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發生及發展。那么,一旦中暑應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據賈醫師介紹,首先應將患者迅速搬離高溫環境到通風良好而陰涼的地方,解開患者衣服,用冷水擦拭其面部和全身,尤其是分布有大血管的部位,如頸部、腋下及腹股溝,可以加置冰袋。給患者補充淡鹽水或含鹽的清涼飲料,或用電扇向患者吹風,或將患者放置在空調房間(溫度不易太低,保持在22℃~25℃)。同時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環停滯。當患者清醒后,給患者喝些涼開水,同時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藥品。對于重度中暑者,除立即把其從高溫環境中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外,應將患者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賈醫師特別強調,在高溫季節,并且大量出汗的情況下,適當飲用淡鹽水或鹽茶水,可以補充體內失掉的鹽分,從而防暑。另外,高溫作業者要進行體檢,凡是患有心血管病、持續性高血壓、活動性肺結核、潰瘍病等疾病的人,應脫離高溫環境工作崗位。
上一篇:對地震宏觀異常怎樣識別?
下一篇:手部外傷的緊急處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