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樣的人在火災中最易傷亡?
在火災中什么樣的人最容易傷亡,可以通過一些統計來說明:在住宅火災中,5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率是成人死亡率的兩倍多;由于年邁行動遲緩的75歲以上的老人更是高達成人死亡率的3-4倍。其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40%左右。其原因在于從孩提時就喜歡玩火,到成年后又好吸煙,酗酒,同時男性更喜歡追求刺激而造成。在兒童玩火致死的火災案例中,6歲以下的男孩占40%,而女孩只有30%;由于酗酒造成失火喪身的男性為12.5%,女性為4.8%。另一方面,42%的火災傷亡率是男性在參與滅火和救援活動時造成的,而女性只有30%。發生火災時,由于殘疾人行動不便,自已安全疏散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他們最易成為火災中的不幸者。從地區上來說,城市中臨時棚戶居民因住房擁擠,人員復雜,管理不善,消防裝備殘缺,道路擁塞,可燃物亂堆放等,容易造成火災而又不便施救,死亡率較高。
2、 發生火災時人被困在室內怎樣呼救?
發生火災,情況復雜,人被圍困在室內,有時不了解周圍失火情況,一時不能撤離火場。由于火勢兇猛,門窗被封住,煙熏火燎容易迷失方向。
人被大火圍困在建筑物內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難聽到。因為熊熊烈火形成一道火圍墻,向外呼救,實際上是很困難的。此時此刻被困的人應保持冷靜,人應臥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勢順著氣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經燒過或還有未燃燒之處,呼救的聲波可透過這些空隙向外傳出。這樣外界容易聽到呼救聲,能夠及時設法營救。
3、如何選擇避難房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選擇臨街的房間,因為那樣便于觀察火情,因為那樣便于觀察火情,可以和救援者通過呼喊、手勢等取得聯系,對及時獲得救援大有益處。
(2) 選擇有陽臺的房間。
(3) 選擇從樓梯間便于接近的房間。
4、煙氣妨礙人員逃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煙氣的毒害性。雖然煙氣中的成分并不都有毒害性,但是無毒氣體也會妨礙人的呼吸,降低空氣中氧的濃度,造成人體缺氧而死。
(2) 煙氣的減光性。煙氣的減光性是指煙氣降低人的能見度,這就使人們不能迅速逃離火場,增加了中毒和燒死的可能性。
(3) 煙氣的恐怖性。在發生火災時,特別是當發生轟然后,火焰和煙氣沖出門窗孔洞,濃煙滾滾,烈火熊熊,使人們產生了恐怖感,常常因此造成了疏散過程的混亂局面,使有的人失去了正常活動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驚慌失措。
5、逃生的心理和行為
(1) 恐懼心理。對火災的恐懼是人的一般習性。這種心理的具體表現是:面對火災中的煙氣、火焰,人們往往向反方向奔逃,有時甚至向狹窄角隅奔逃,在火災現場往往發現死者蹲踞在屋角或把頭深入櫥柜內。
(2) 習慣性心理。這種心理常表現為人們向經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樓梯疏散的習性。
(3) 趨光心理。人有向光的習性,故有趨向明亮方向和開場空間的本能。
(4) 就近心理。火災時,人們往往從最近的出口或樓梯逃生。
(5) 模仿心理(從眾心理)。人們在火災中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劇增加,則正常行動會停止,無形中生產隨大流、盲從他人的行為。
6、在非跳即死時應注意什么
(1) 要抱一些棉被、沙發墊等松軟的物品,這樣可以減緩沖擊力。
(2) 選擇往樓下的石棉瓦車棚、花圃草地、水池河濱或枝葉茂盛的樹上跳,這樣可以減輕傷亡程度。
徒手跳時要抱緊頭部,身體彎曲,卷成一團,這樣可以減少頭部著地的可能性。
7、在逃生時,身上著火怎么辦
(1) 如果身上著了火,千萬不要奔跑。
(2) 盡量先把衣服脫掉。
(3) 如果來不及脫衣服,也可臥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熄。
切忌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因為多數滅火器的藥劑會引起燒傷的創口產生感染。
8、救生器材有哪些
1、自救器材(1)安全索(2)救生袋(3)防火毯(4)緩降器(5)AZL-15H火災自救器
2、消防隊使用的救生器材(1)掛鉤梯和拉梯(2)云梯車和曲臂車(3)救生滑道(4)救生網(5)救生氣墊(6)高層建筑"逃生籃"
9、 怎樣利用樓房陽臺進行自救?
樓房失火,樓梯已被火焰阻塞,不能下樓往外逃避時,人們可以在陽臺暫避一時,等待救援。在條件許可時也可以利用陽臺,借助繩索等工具由此下樓,以保人身安全。消防人員救火、救人,陽臺是重要的途徑。因此,陽臺上不應放置易燃物,如油氈、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