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15歲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傷害。意外傷害還會讓很多兒童留下傷殘甚至是終生殘疾。我國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是美國的2.5倍,是韓國的1.5倍。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強生家庭健康關愛計劃最近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長認為孩子有發生意外傷害的可能性,不到17%的父母接受過有關處理兒童意外傷害的基礎培訓或教育。其實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傷害,并為醫院的進一步急救打下很好的基礎,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生與死的差別。
以下是8類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以及相對應的急救措施。
燙傷
燙傷是幼兒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情急之下,就會按照土法用醬油或者牙膏去涂抹,結果導致傷口感染,使燙傷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當孩子不慎被燙傷時,一定要保持鎮定,進行緊急救護,以使得燙傷造成的損害減少到最小。
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熱源,把燙傷部位放在潔凈的涼水中沖淋。如果燙傷的部位沒有辦法放在涼水中沖淋,可用冷濕的毛巾覆蓋在局部,然后每隔1到2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有條件的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冰塊以保證毛巾冷濕而持續降溫。這樣有助于及時散熱,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及燙傷程度。在冷卻燒傷部位之后,可用寬松而合身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位,以防止創面感染。當然,燙傷嚴重的孩子應該盡快送去醫院處理。
觸電
孩子一旦觸電發生,千萬不要下意識地去拉觸電的孩子或電線,一定要先迅速切斷電源,否則不但無法救孩子,還有可能傷及大人。如果電源關不了,則可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掃帚柄或椅子)或用干毛巾繞在孩子腳上推開或拖開孩子。在孩子脫離電源之后,要盡快將孩子移到通風較好的地方,然后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鼻出血
鼻出血對于孩子來說是很常見的現象。一些大人們常常將孩子的頭向后仰,然后不停地拍擊他們的額頭。其實這些做法是完全錯誤的,頭后仰雖然看上去使鼻血暫時沒有往下流,但實際上鼻血通過咽喉、食道,直接流到了胃里。拍擊額頭就更危險了,孩子脆弱的血管會因此受到震蕩,還可能引起血管進一步破裂。
正確的止血方法是:先讓孩子坐下來,安撫他的情緒,然后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夾住鼻子的柔軟部分,向面部骨頭方向輕輕地捏壓住鼻子。按壓姿勢要保持5分鐘,并且期間不要停止壓迫而察看出血是否停止。在壓迫5分鐘后,輕輕地松開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鼻出血停止后,要讓孩子保持至少30分鐘的安靜活動或輕微活動,當然,還要記得提醒孩子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
穿刺傷
如果孩子的皮膚不小心被銳利的物品穿刺了,首先要盡快用鑷子取出容易夾住的小物體,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體,或物體過大,或是插入過深,則需要求助醫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萬不要勉強地取出或移動這些物體。有需要的話,也可以用綁帶固定物體防止它旋轉、活動或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然后可以用干凈的水來給孩子沖洗傷口。有些時候穿刺的物體雖然已經取出,但是其實已經造成了內出血,甚至感染。所以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表面清理干凈就應該沒事了。
如果穿刺進孩子皮膚的物體非常臟,而且小孩最后接種破傷風疫苗的時間已經達5年以上,則孩子需要看醫生,進行破傷風的加強免疫治療。
意外窒息
孩子的咀嚼器官都比較小,無法把食物嚼得很碎,但是又尤其喜歡把東西放進嘴里咬,一旦卡在喉嚨口,很容易引發窒息。有些家長和老師的第一反應就是趕快將東西摳出來,或者讓孩子拼命喝水,試圖把異物吞咽下去。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只會使堵塞進一步加重,延緩正確的救治。
若有超過1歲的幼兒發生窒息,首先要柔聲詢問孩子是否還能說話。假如他可以說話、咳嗽或呼吸,就要引導他自己設法把梗塞物咳出來;反之,就必須馬上用腹部推壓法進行急救,具體做法是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頭,放在孩子肚臍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緊緊貼近救助者,用握緊的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推壓孩子的腹部,連續地推壓直到急救人員趕到、或見到異物排出、或孩子出現意識不清了才停止推壓。
1歲以下的孩子萬一發生窒息,應使用背部拍擊、胸部按壓法進行急救,具體是先5次背部拍擊,然后5次胸部按壓,反復交替進行急救。如孩子意識不清、沒有呼吸或有那樣的趨勢時,則馬上要給予呼吸急救。具體是先開放孩子的氣道,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的起伏。如果孩子口腔里有容易取出的異物,則小心地將異物取出來,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亂掃,這樣有時反而會把異物推入氣道內。倘若在開放氣道后也未見孩子有呼吸,馬上給予人工呼吸,直到孩子能夠進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人員趕到為止。
中毒
蹣跚學步的孩子及許多學齡前兒童探索新事物首先是通過味覺,他們會把玩具、食物、化學物或植物等都放在嘴里咀嚼嘗試。一旦發生中毒情況,常常有些家長和老師會在慌亂中對孩子進行摳嗓使他們嘔吐,其實很多毒素進入人體以后不是能夠靠嘔吐完全排清的。另外有些土法認為給孩子喝雞蛋清或者韭菜之類可以驅毒,其實也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萬一孩子發生中毒現象,應在第一時間聯系急救中心。如果孩子是誤食毒物中毒,應立即用軟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紙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時保持孩子的左側臥位,這樣可以延緩胃內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氣道通暢,有利于嘔吐物的排出。對于接觸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動的水沖洗局接觸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對于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來說,應立即把孩子帶離中毒現場,假如孩子已經失去意識,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應急措施進行搶救。
骨折和關節脫位
萬一發生了骨折和關節脫位,千萬不要隨意地移動或搬動孩子,這可能會引起受傷處進一步的錯位,以及血管因壓迫而破裂出血。
首先要問他受傷的部位是否能夠移動,如果他說可以,只是感覺稍微有一點疼,那通常說明受傷并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讓孩子選擇自己舒服的姿勢休息,然后在受傷處蓋上一層布,受傷后的24-48個小時內每隔2-3個小時對受傷部位用冰袋進行冷敷,這樣可以減輕受傷部位疼痛、出血以及腫脹。但是冷敷的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切不可長時間不間斷的冷敷或者直接將冰袋放在皮膚上,那樣會造成孩子皮膚的損傷。還可
以用彈力綁帶壓住受傷部位,這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體進一步聚集到傷口,引起更嚴重的腫脹。另外,還可以用幾個枕頭將受傷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臟位置,以減少血液聚集到傷處和腫脹程度。如果情況嚴重,應該馬上叫急救車,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對受傷的部位作一些簡單的包扎固定,有利于醫生的進一步治療。
動物咬傷
喜歡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不過有時候小動物也會成為傷害孩子的禍首。孩子不幸被它們咬傷時,有些家長和老師覺得只要用家用的消毒藥水對傷口進行了消毒包扎,就沒有大礙了,其實不然,因為破傷風或者狂犬病毒都是無法用消毒藥水進行消毒的。
首先,千萬不要恐慌,要安慰受傷的孩子,使他盡可能的安靜、放松。隨后應立即使用肥皂徹底清洗被咬傷的傷口,以減少感染風險。然后隔著紗布冷敷以保護皮膚,并快速就醫。醫生會檢查孩子是否該接受合適的破傷風免疫,或者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上一篇:春節兒童炸傷要如何處理
下一篇:老人洗澡時暈倒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