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事客機從飛抵林都機場上空到墜落爆炸歷時7分鐘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飛機墜落起火只有2分鐘逃生
“如果96人都具有非常完備的逃生常識,我可以肯定地說,幸存名單里會有更多乘客的名字。”某資深飛行員痛心地說。
伊春空難發生后,乘客的逃生常識讓航空專家們表示憂心,從墜落到爆炸起火,往往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夠乘客逃生,此時,任何一個錯誤的動作都足以致命。
不少乘客不懂 使用氧氣面罩 十個乘客六個不聽安全演示
記者昨天隨機采訪了十個乘坐過飛機的市民,發現竟然有六個人對逃生常識都蒙查查。
林小姐經常乘坐飛機出差,“每架飛機上的都一樣,沒必要每次都聽吧?”實際上,乘客每次乘坐的飛機機型都不同。比如有的是空客系列的飛機,有的是波音系列的飛機,有的是小型支線客機,不同機型,連緊急逃生出口的設置都不一樣,所以,每次乘坐飛機時,首先要弄清楚乘坐的到底是何種機型,然后再認真聽乘務員講解。一定要弄清楚緊急逃生出口的位置。
在這十個人里,記者還隨機問道“怎樣才能讓氧氣面罩供氧”,結果只有3個人知道要用力向下拉面罩,其余7個人都認為只要戴上了就能立即供氧。因此,前段時間才會出現乘客投訴氧氣面罩中沒有氧氣“憋壞人”的情況。
飛機墜地后,幸存者必須迅速離開飛機,躲開后兩個“殺手”接踵而至的致命襲擊。在飛機墜毀后,如果伴有起火冒煙,乘客一般只有不到兩分鐘的逃離時間。
逃離飛機以后,如果飛機墜毀在陸地上,乘客應該逃到距離飛機殘骸200米以外的上風頭區域,但不要逃得太遠,方便救援人員尋找。如果飛機墜毀在海面,乘客應該盡快游離飛機殘骸,因為殘骸可能爆炸,也可能沉入水底。
空難逃生 錯一小步都足以致命 飛行員解讀空難中的逃生細節:
■ 錯誤細節:用手機砸玻璃窗
幸存者:“一名坐在第十排的乘客拿起手機拼命砸玻璃窗,但根本砸不開”
飛行員:這是乘客的本能反應,但顯然是在浪費逃生時間,因為飛機的窗戶是透明的樹脂合成的,即便是用槍射擊也很難擊碎,用手機、高跟鞋肯定沒用。
■ 錯誤細節:直接從破壁跳下
幸存者:“在飛機的右前方機艙壁上,有一個巨大的窟窿,估計就是在跑道上來回彈撞時形成的。根本來不及多想什么,直接就從那個窟窿跳了出去……”
飛行員:飛機機身較高,離地至少幾米,直接從機艙斷裂處往下跳,容易致殘,最好能借助救生滑梯往下跳。每架飛機根據其大小都配備了救生滑梯,一般在登機門附近,遇到緊急情況時,受過專業訓練的機組人員會打開救生滑梯。
■ 錯誤細節:急于逃生堵死出口
幸存者:“急于逃生的乘客全部涌向緊急出口,緊急出口一下子堵死了。”
飛行員:按照目前信息分析,伊春空難的空乘人員多數可能已先于乘客遇難,否則會組織乘客有序離開飛機,會有更多的人逃出飛機。飛機墜落之后,逃生艙門可能會發生變形卡死,出現不好開的情況,機組一般配備有工具,用于打開逃生艙門,組織乘客有序離開飛機。如果乘客都一股腦涌向緊急出口,勢必會堵死逃生通道,貽誤逃生時間。
■ 錯誤細節:拎著行李逃生
幸存者:“有旅客逃生時還不忘拎起箱子往外跑,被別的乘客一把推到后面。”
飛行員:拎著箱子逃生顯然是不理智的行為,影響速度,浪費時間。
■ 出事瞬間:架上行李紛紛砸下
幸存者:“在飛機劇烈的彈跳起伏中,乘客頭上的行李箱全部被震開,各種箱包重重地砸在乘客的身上……”
飛行員:乘客的大件行李最好托運,隨身攜帶的行李不要過重,否則發生意外的時候,行李架上的行李墜落也易傷人。
乘飛機出行 仍然最安全
出事概率極低:天天坐飛機,3223年才遇一次空難
伊春空難并不能否定航空仍是遠程交通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它正變得越來越安全。30年前,重大事故的發生率為每飛行1億4千萬英里一次,如今是14億英里才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安全性提高了十倍。
換一個說法來計算的話,可以這樣比方,一個人每天坐一次飛機,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難。全球累計空難喪生的人數還不及全球3個月內死于車禍的人數。
據統計,中國民航安全飛行了2012天,才發生一起伊春空難這樣的事故。
空難三種形式
高空解體:起飛失事:降落墜毀:
在空中永遠要系緊安全帶
如果遇到高空解體的狀況,不論坐在飛機的哪一個部位,生還希望都很渺茫,如2009年6月的法航A330空中解體,機上228人全部遇難。
即便生還的幾率渺茫,也要在空中系好安全帶。不然的話,飛機尚未墜地,在空中翻滾的過程中,乘客就已經在機艙中被來回撞擊喪命了。
起飛失事:數數座位離緊急出口差幾排
起飛后失事有可能是因為飛機出現故障或遭遇惡劣天氣。如果出現故障卻沒有爆炸起火,機上乘客有可能全部獲救;如果遭遇惡劣天氣特別是從空中下降到地面的氣流,飛機就會墜毀。比如2010年1月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波音737迎著狂風暴雨起飛,不久就墜落地中海,無人生還。
無論哪種原因,乘客在起飛前應觀察緊急出口在哪里,盡量數一下從你這排座位到出口那排座位之間有多少座位,這樣即使看不見,你也能知道什么時候趕到了緊急出口位置。
降落墜毀: 保持冷靜趕快逃離殘骸
一般飛機在降落時頭稍低,這時機頭最容易遭到撞擊,機尾則完好無損,這種狀況下,坐在機尾的座位是最安全的。比如此前的利比亞空難,機身完全粉碎,只有機尾基本保持完整。一些專家認為那名幸存的男童應該是坐在機尾部分。
只要所坐位置沒有發生撞擊和爆炸,乘客在保持頭腦冷靜的情況下,盡快遠離殘骸,生還幾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