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貼士
雷電是積雨云強烈發展階段時產生的閃電打雷現象。它是云層之間、云地之間、云與空氣之間的電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放電。它常伴有大風、暴雨以致冰雹和龍卷,是一種局部的但卻很猛烈的災害性天氣。
就全球而言,在北緯82度至南緯55度之間的廣大地區都能找到雷電的足跡。有人估計,全年有31億5千多萬次閃電,而且多集中在中低緯地區。
從我國年雷電日數分布來看,大致有如下特點:南方比北方多,山地比平原多,內陸比沿海多。
雷電的季節變化
雷電活動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雷電出現的開始月份一般從南往北,由東向西逐漸推遲,而終止月份大多在9月、10月份。雷電也有日變化。大陸上雷電多出現在白天,集中期在午后到傍晚之間。而沿海和西部山區的許多河谷地區,易在夜間出現雷電。雷電出現后,持續時間有所差異。有的只有幾分鐘,有的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一般而言,持續時間多在1至2小時,而且是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持續時間要長。
雷電時個人防護須知
(1)在閃電時,留在室內。
(2)不要靠近打開的門窗、金屬管道,拔掉電器用具插頭。切忌使用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
(3)雷暴時不要使用電話。
(4)不要收曬衣繩或鐵絲上的衣服。
(5)不要從事柵欄、電話或輸電線、管道或建筑鋼材等安裝工作。
(6)停止拖拉機工作,人要離開機器。
(7)人要離開水中(包括水田)和小船。
(8)在建筑物里尋找一個掩蔽所。如果沒有建筑物,那么最理想的防雷所就是洞穴、溝渠、峽谷或高大樹叢下面的開闊的林間空地。
(9)在野外遇到雷電來不及躲避時,切不要奔跑,雙腳并攏蹲在低洼的地方相對安全一些。或者坐下,雙腳和臀部與地面接觸,手或臂不能接觸地面。這樣可以減輕其傷害的程度。
(10)當感覺到身體有電荷時,即如果頭發豎起,或者皮膚有顯著顫動感時,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電擊,應立刻倒在地上,等雷電過后,呼叫別人救護。
(11)當人們在室外遇閃電時,應站在離你最近的高大導物體旁邊,并與其保持足夠安全的距離,如果該物體是一棵樹,安全距離應是樹高的二倍。如正乘坐汽車,最好坐在車內,因為車輛是一種很好的絕緣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