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許多地區油煙污染已經成為僅次于工業污染和交通污染的第三大空氣污染,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本文就油煙污染對健康、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1、油煙污染的危害
1.1油煙的主要危害成份
油煙是指食物烹飪、加工過程中揮發的油脂、有機質及其加熱分解或裂解產物,它含有對人體器官有強刺激性的物質丙烯醛及致癌物苯并芘。
1.2油煙危害人體健康
(1)廚房油煙可隨空氣侵入人體呼吸道,進而引起食欲減退、心煩、精神不振、嗜睡、疲乏無力等癥狀,醫學上稱為油煙綜合征。很多廚師在廚房里忙了半天,弄出許多美味佳肴,客人邊吃邊贊,可廚師本人卻沒有什么“胃口”就是這種情況。
(2)油煙會傷害人體器官。研究表明,當食用油燒到150℃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粘膜有較強的刺激,如眼睛遭受油煙刺激后干澀發癢、視力模糊、結膜充血,易患慢性結膜炎;鼻子受到刺激后黏膜充血水腫,嗅覺減退,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受刺激后出現咽干、喉癢,易形成慢性咽喉炎等;油煙還會導致肺部病變,出現哮喘、氣管炎、肺氣腫等疾患,嚴重者可招致肺纖維化的惡果。
(3)廚房油煙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苯并芘的致癌物,苯并芘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長期吸入可誘發肺臟組織癌變。美國一家癌癥研究中心最近指出,在對肺癌發病情況的調查中發現,長期從事烹調的家庭主婦和長期在廚房油煙濃度高的環境下工作的廚師,肺癌的發病率較高。此外,油煙對腸道、大腦神經的危害也較為明顯。
(4)油煙的其它危害
油煙污染居住環境,影響室內外美觀,甚至影響隔壁鄰居。油煙污染室內外家具、電器,容易埋下火災隱患。油煙排到室外后,容易污染室外空氣,破壞植物生長,還能導致大氣二氧化碳增多,地球環境變暖,人類生存環境惡化。
2、油煙污染環境的現狀
據統計油煙危害不亞于汽車尾氣給大氣帶來的危害,有些地區甚至超過汽車尾氣數倍之多,人們如果忽視了油煙的危害無疑是在縱容這個隱藏的殺手。目前油煙污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家庭廚房油煙污染,另一類是餐飲業油煙污染。
2.1家庭廚房油煙污染現狀
中餐一直以美味著稱,但烹飪過程多為煎炒溜炸,其帶來的大量油煙不容忽視。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研究表明,廚房是家庭中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空間。據初步估計,我國家庭每天產生的廚房油煙(浪費的食用油)達300萬噸。每天因清洗油煙產生的污垢浪費的淡水更是高達2000萬噸,目前家庭油煙基本上都是無組織或無凈化排放,有的是自然排放,有的安裝排氣扇、抽油煙機排放,存在程度不同的污染現象。
2.2餐飲業油煙污染現狀
酒樓、餐館及單位食堂產生的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較為嚴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也蓬勃興起。由于餐飲業規劃建設與管理嚴重滯后,其產生的油煙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正常的生活,因此餐飲業的油煙污染擾民問題就成為近年來環境信訪群眾投訴最多的環境問題之一。據環保部門統計,因油煙污染環境的投訴信占投訴信總數的比例逐年上升,而這當中又以中小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最為突出,中小餐館(300平方米以下)大部份建在居民樓下,由于選址不當,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及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不力的緣故,廚房產生的油煙影響樓上或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引起環境糾紛,這也是近幾年環保部門處理群眾污染投訴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還有大量有證、無證占道經營的餐飲和燒烤攤點其油煙是無組織排放,污染四周大氣環境。相對來說大型餐飲企業油煙的排放較為規范,這些企業大部份經過環保部門審批,并安裝了油煙凈化裝置,油煙凈化處理后經專用煙道高空排放;但也存在一些大企業油煙凈化設施維修保養不力而無法正常使用、甚至停用的情況;企、事業單位食堂油煙污染防治情況參差不齊,有些單位未采取任何環保措施油煙直排。
3、防治上存在的問題
3.1家庭廚房油煙污染防治上的問題
有的家庭不注意廚房的通風換氣,廚房既沒裝排氣扇也沒裝抽油煙機,致使大量的廚房油煙滯留在自己室內或鄰居家中,造成室內空氣污染。有的采取通過排氣扇、抽油煙機直接窗外排放的方法,這樣,雖然當時把自己家的廚房油煙排除到室外了,但造成的后果卻比較嚴重。因為原有的樓房煙道是把油煙吸到樓房的頂部,在風力和氣壓的作用下會很快散發,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危害。但是,如果采取窗外排放的方法,一方面會造成了大量有害氣體和油煙滯留在樓房之間的空氣當中,污染了小區的室外空氣。另一方面,一部分有害氣體會隨氣流和風從窗戶倒灌到鄰居和自己的室內,也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即使是通過樓房煙道把油煙吸到樓房的頂部高空排放,也只是將部分或大部分油煙排放到室外空氣中,也就是說基本上只是轉移油煙,并沒有凈化處理油煙,排出去的油煙同樣污染大氣環境。
3.2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上的問題
(1)環保審批滯后
國家規定建設飲食服務項目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管理條例》),中小型飲食服務項目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大型項目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環境影響登記表》)提出審批意見。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和估計,并就項目建設、污染防治提出建議。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污染,應在項目籌備階段開展。但是現實情況不盡人意,除了大型飲食服務項目基本上能按規定審批外,大部分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中小型飲食娛樂服務項目往往是在開工建設甚至接近竣工才進行,大量建設資金已經投入,此時環境影響評價已經失去了“預測和估計”的作用,環保部門再進行審批時項目建設已既成事實。
目前沒有有效的機制使環保部門在飲食服務項目籌備階段即可介入,環保部門也無從了解有多少項目正在準備建設。雖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城市長效管理規定,餐飲業須經環保部門審批后方可辦理工商執照,這些規定雖然促進和強化了工商與環保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提高了中小型飲食服務項目環保“審批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源頭控制”的問題,建設單位(業主)在辦理工商執照時項目選址往往已經確定,購房租房手續辦理完畢,有的已經開工建設甚至開業經營。
(2)油煙治理技術含量有待提高且治理設施較昂貴
一些居民樓下的飲食店由于樓上住戶不讓從自己外墻上通過等因素限制,油煙管道無法高空排放,經營者也安裝了油煙凈化器,但目前油煙凈化器只能過濾油煙,凈化效率不高且無法消除味道,仍然還會擾民。同時安裝油煙凈化器少則近萬元,多則幾萬元,則對一些投資才幾千元的小吃店來說無法承受。另外油煙凈化器存在著維護、保養麻煩且易損壞的問題,致使許多酒樓安裝的油煙凈化器使用一段后就無法正常運行。
(3)環保執法人員嚴重不足
許多地區環保執法人員普遍不足而造成對中小餐飲業監管不力的現象。以福州市為例,按照榕政[2004]22號《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市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職責分工的決定》的文件,規定300平方米以下的餐飲業均由區環保局負責管理,而3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餐館數量眾多,據統計有1萬多家;而區環保局環境監察人員編制均才不到5名左右,面對大量的中小餐飲業,明顯力不從心。
(4)投資少,易回潮
一些居民樓下的飲食店因群眾投訴,環保部門雖多次實施暫扣、查處,但其投資少、設備簡陋,取締后很容易重新開張,給環保部門執法帶來難度。
(5)部分小餐飲業經營者很多為弱勢群體,環保意識差
一些經營者開辦飲食店時,往往沒有考慮環保問題,這些經營者很多為弱勢群眾,如,下崗人員、傷殘人等,對這些人進行環保執法中經常得不到群眾的理解,而受到不明分子的起哄、刁難,使環保執法難度進一步加大。
(6)環境行政訴訟時間長、成本高、效果差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規,這一方面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必須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加強服務的觀念,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力推進了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但在餐飲業環境執法過程中,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卻有另外一種體驗。在環保行政處罰和行政訴訟過程中,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和時間。相對于成效來講,環境執法花費了較大的成本和時間,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如,對一些餐飲店下達處罰決定書,但這些餐飲店并不執行處罰決定,而且環保部門沒有有效的強制執行權,對此期間造成的環境污染也無能為力;而經過漫長的行政訴訟期后卻發現法院的強制執行也難進行,一者法院也存在案件多,人手少的問題,對案件的執行只能一再拖后,二者由于時間拖的太久,而餐飲店又經常轉讓,到強制執行時經營者早己變換。
(7)規劃不合理導致餐飲店整改處于尷尬局面
雖然許多餐飲店業主都誠懇地請求要給他們整改的機會和時間,但事實上,許多餐飲店建在住宅區或者居民樓的底層,受于條件的限制,有些餐飲店根本無法整改。其原因在于,城市在快速發展,而規劃則跟不上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的熱潮,許多原有工業小區,鄉鎮工業園區,一些老企業的周邊,甚至有些企業內部改變用地性質也建起商品房,許多餐飲店就建在商品房的底層。然而,這些商品房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餐飲店的環境污染問題,沒有預留餐飲店油煙污染的專用通道,這也是目前普遍遇到的尷尬局面。當前,相當大部分的環境投訴熱點、難點都是因為規劃不合理問題造成的。由于餐飲業與居住區距離過近,噪聲、油煙污染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群眾反映強烈,致使環境污染投訴居多不下。
從以上分析來看,餐飲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與一般建設項目不同的特點,總體來講,營業規模較小,但污染嚴重;影響較大,但環境執法成本高、訴訟時效長、效果不好。
4、建議采取的對策及措施
4.1家庭廚房油煙污染防治的對策及措施
(1)改變烹飪習慣,炒菜時不必讓油加熱至冒煙才將菜下鍋,油溫越高,冒煙越多,危害越大,炒菜時油溫盡可能不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能減輕“油煙綜合征”,從營養學角度上,下鍋菜中的維生素也得到了有效保存;最好不要使用反復烹炸過的油,在選擇食用油的時候,應購買質量有保證的產品,避免劣質食用油在加熱過程中產生更多有害物質;少做油炸、油煎的食物。
(2)一定要做好廚房的通風換氣,選用具有超強吸力的廚房脫排油煙機也是有效減輕廚房油煙危害的手段之一。正確安裝和使用抽油煙機。安裝時一定要密封連接口,并且要安裝止回閥。不要隨意改變和破壞出煙道。在烹飪過程中,要始終打開抽油煙機,如果廚房內沒有抽油煙機也一定要開窗通風,使油煙盡快散盡,烹調結束后最少延長排氣10分鐘。
(3)在城市居民集中的小區,一定要疏通排油煙管道,不可采用窗外直接排放的方法,而要通過樓房煙道把油煙吸到樓房的頂部排放。.房屋管理者加強樓房排煙道的管理,及時進行清理,采取措施增加排風量。防止由于煙道不通造成的從窗口排煙現象。
(4)建議多使用微波爐、電爐、電飯煲、電烤爐等廚房電器及無油煙鍋產品,這樣可大大減少廚房內的油煙污染。
(5)如果發現自己居住的樓房利用窗口排煙的家庭比較多,在暫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要注意在做飯時盡量不要開窗通風,無風的天氣或者氣壓比較低的時候不要在密集的樓宇間活動,以躲開廚房油煙和其他有害物質的排放高峰時段。
(6)現在一些新建樓房都建有樓頂平臺,夏季有人愛上樓頂平臺遠望、乘涼,也要注意避開集中做飯的時間,防止由于樓中廚房氣體通過通風口排放造成的污染。
(7)在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建議可在樓頂安裝油煙凈化處理器,對居民廚房排放的油煙進行集中處理,這樣可消除或減輕油煙對小區環境的污染。
4.2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的對策及措施
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的對策可以用“疏堵結合、標本兼治”來概括,并以疏為主、以治本為主。
(1)健全和完善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從源頭控制餐飲業的環境污染
法律法規的制定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而不斷完善發展的,通過多年的執法實踐,我們認為有必要將餐飲業從建設項目管理中獨立出來,針對餐飲業的特點進行立法,國家在修訂有關環保法律法規時,可將地方成熟的做法和經驗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真正做到從源頭上控制餐飲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2)完善城市布局規劃,政府相關部門嚴把審批關,齊抓共管
目前,雖然餐飲業環保審批后,方可辦理營業執照,但對100平方米以下的飲食店,執行情況不很理想。建議將環保的前置條件,放在衛生、稅務、工商之前。同時房產管理部門應加強門面房的管理,房屋售租合同應載明房屋用途。環保局將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規定,對居民樓下開辦餐飲業的,所在樓必須有餐飲規劃功能,同時要有專用油煙排放煙囪,方可予以審批;因餐飲業大部份要建在沿街路邊,所以要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布局,不再在沿街開發住宅。這樣可以避免周邊居民直接受到油煙污染影響;建議將一些餐飲企業整合,在城市中建幾個餐飲業集中區,這樣便于油煙污染集中治理及環保部門監管。
(3)建立政府部門監管和公眾參與監督制度,推進公共管理。
例如:可采取社區主動介入辦法,一旦發現社區內裝修開辦餐飲業,一方面應告知、勸阻經營者,另一方面及時通報環保部門,這樣一方面使投資者避免投資浪費,一方面避免一旦違規投入營業可能造成群眾污染投訴;居民樓下能否開辦飲食店,環保局將根據環保法律、法規前提下,讓社區參與裁定,這樣即能方便群眾生活,又能避免群眾污染投訴。
(4)用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和設施,提高油煙污染治理水平。目前油煙治理技術含量有待提高且設備價格高,很多小吃店無法承受。對此,必須組織科研部門,研究技術先進、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油煙凈化裝置。
(5)建立市(縣)、區環保部門環境監察聯動工作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針對目前群眾污染投訴多,環境監察人員少的特點,要實行市(縣)區環境監察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市(縣)區環境監察部門溝通聯系。加強日常環境巡查,對那些無力整改,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企業,環保部門將堅決予以取締。環保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要不定期聯合城管、工商、衛生、規劃、公安等部門開展餐飲業專項整治活動。
(6)建立行政執法信息網絡,形成有效的服務機制
從總體來看,絕大多數企業是希望通過辦理合法的手續來守法經營的,餐飲業也不例外。但由于有的餐飲業業主環境意識薄弱,有的缺乏環境法律知識等原因,他們確實走了不少彎路。可喜的是,他們都希望政府部門能給他們一個限期進行整改的機會,并請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他們怎樣整改。建議以項目為主線和標題,在政府各部門之間建立行政執法信息網絡,形成有效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并上網公開各類項目行政審批的相關事宜。例如,通過上網查詢,就可以知道開辦餐飲業需要了解哪些法律法規,有哪些程序和步驟,需要到些部門辦理哪些手續,以及需要什么材料等等。這不僅是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基本要求,也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提高行政效率,減少行政執法成本的有效手段。
(7)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加強環境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逐步使環境保護的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并且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宣傳和保護大家共有的環境,形成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使人民群眾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公眾在參與監督有關餐飲業守法經營的同時,也就保護了大家共同的生活環境。
5、結語
總之,公眾要充分認識到油煙污染的危害,加強對它的防治意識,各級政府和環保等職能部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宜人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上一篇:“有害食物”的解藥
下一篇:掌握正確的水中救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