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異物是常見的兇險性意外事故,據統計,7歲以內兒童多見,尤其以剛學會走路到兩歲間的小兒發病多,死亡率高。這是由于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小兒的氣管與食管交叉處的“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當小兒口中含物說話,哭笑和劇烈活動時,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加之小兒好奇心強,只要能拿到的任何東西都會往嘴里送。最易引起氣管阻塞的異物有花生米、黃豆,這兩種物品遇水膨脹更不易取出;還有硬幣、水果塊兒、小鈕扣等等。
(一) 臨床表現
(1) 刺激地咳嗽,反射性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患兒張口可聽到異物沖擊聲。
(2) 異物較大堵住喉部、氣管處,患兒面色青紫,氣喘,窒息,很快呼吸停止。
(3) 異物堵住左右支氣管分叉處,可導致一側肺不張,呼吸困難逐漸加重,搶救不及時很快呼吸停止。
(二) 救護措施
1?拍背法 讓小兒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兒咯出異物 HBjj29;(圖29) H。也可將患兒倒提高地拉背。
2?催吐法 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適用于較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
3?迫擠胃部法 救護者抱住患兒腰部,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頂壓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擠壓,壓后放松,重復而有節奏進行,以形成沖擊氣流,把異物沖出。此法為美國海默來克醫師所發明,故稱“海默來克手法”。 上述方法未奏效,應分秒必爭盡快送醫院耳鼻喉科,在喉鏡或氣管鏡下取出異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
(三) 預防措施
(1) 教育兒童不要隨意把撿拾的東西放到嘴里,以免誤吸入氣管。
(2) 進食時不要讓孩子哭笑、打鬧、說話,以防食物嗆入氣管。
(3) 家有剛會走路的小兒,大人一定注意不可隨意將硬幣、瓜籽、花生米放在小兒能夠著的地方。
下一篇:家居防火著眼細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