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重慶市開縣是劉伯承無帥的故鄉,是重慶直轄市的一個人口大縣和資源大縣。開縣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24種,開了利用14種,煤藏量1。2億t ;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100億3,屬國家大氣田之一,已開采利用15口高產氣井.16#井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鉆12隊承鉆,位于重慶市開縣高橋鎮小陽材境內(高橋鎮位于開縣西北,距離縣政府所在地約70km).。 這是一口天然氣開發水平井,設計井深4322m。2003年5月23日開鉆,2003年12月23日14時29分,鉆到井深4049.68m。23日21時55分,在起鉆作業中,突然發生井底溢流,造成井噴失控,富含硫化氫(HS)的氣體從鉆具水眼噴涌達30m高程,H2S濃度達到100ppm以上,失控制有毒氣體隨空氣迅速擴散,導致短時間內發生大面積災害,先后造成243人及大理的牲畜、動物死亡,逾萬人受傷,4萬余人撤離家園。特大事故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廣大的搶險救援人員不畏艱險,英勇善戰,特別是重慶市消防官兵臨危受命,經過3晝夜的頑強拼搏,成功地處置了這次歷史罕見的特大安全事件。
原因(2)
1、 一旦發生井噴事故,應立即上報油氣田主管部門;若發生在井噴失控事故,24h內上報集團或股份公司。
2、 井噴發生后應有消防車、救護車、醫護人員和技術人員在井場值班。
3、 鉆井隊在現場條件不能實施井控作業而決定放噴時,放出天然氣燒掉,防止天然與空氣混合比達到爆炸極限。放噴點火應派專人進行,點火人員應佩帶空氣呼吸器,在上風方向遠程點火。
4、 壓井是最主要的方法。壓井是接指利用泥漿的重量所形成的液柱壓力,克服井下地層壓力的技術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井下地層油氣壓力,防止地層流體進入井眼,設備常規的有呢漿泵、高壓管匯、重泥漿;特殊情況下,需要高壓水泥車、高壓管匯、重泥漿,還需要一些輔助設施。16#井采用的就是將260t重金屬泥漿注入井口的壓井方法.
5、 控制井噴后,應對井場各崗位的可能積聚硫化氫的地方進行濃度檢測,待H2S濃度降至安全臨界時,人員方能進入。
一、 最后是洗消。洗消是消除災害事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對人中的周圍現場及染毒設備進行清洗、消毒,確保人畜的安全。
預防措施(4)
1、 井噴的預防
1) 要正確預防井噴,還必須有合理的井身結構,在一個裸眼井段內不能有壓力懸殊的地層存在,尤其不能讓噴、漏層同時存在;
2) 要有比較精確的地層預告,如查拿不準,就要把預計的難度提高一點;
3) 在打開目的層前,地質人員要向施工人員做詳細說明;
4) 高壓井、超深井、預探井等都要裝備壓力級別高的防噴裝置;
5) 同時要進行地層壓力檢測,及早發現高壓層的存在,避免打“遭遇戰”。
2、 防止H2S中毒
1) H2S為一種有強烈臭雞蛋氣味的劇毒氣體,日常生活中可遇到的且能夠引起中毒的H2S主要出現在下水道作業中。也有天然狀態H2S存在,主要存在洞穴,深井中,在部分油氣田開發中,最初噴發的氣體含H2S可達22%。這樣濃度的H2S 可立即致接觸者死亡。人們對H2S氣味極為敏感,在0。01ppm濃度人們就能夠聞到刺鼻的臭味,在聞到這種帶有臭雞蛋的氣味時,要盡最躲避在這種氣體上風向的安全地帶,向上風向或側上風向轉移,不要在有此氣味的區域停留。并應切斷電源、盡理避免接觸火種,以防發生爆炸和火災。
2) 參加救援的工作人員要穿防護服和佩帶呼吸防護器。
3) 接觸H2S后多出現眼刺痛、畏光、流淚、咽干、咽痛、咳嗽等,也可有頭痛、頭暈、乏力等表現,一般在脫離接觸后短時間內上述癥狀就可逐漸消失。因部分患者可以在數小時到十余小時后才出現癥狀,所以凡接觸者都要到附近醫院接受醫學觀察,以便早期發現異常,得到及時治療。
3.一旦發生H2S泄漏,必須采取應急措施予以及進處置。
1) 在井架入口、井架上、鉆臺邊上、循環系統等處理設置風向標,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作業人員可向上風口流散。
2) 在鉆臺上下、震動篩、循環罐等氣體易于積聚的場所,安裝防爆排風扇以驅散工作場怕彌漫的有害、可燃氣體。含硫地區鉆井隊應配備便攜式H2S檢測儀。
3) 在含硫地區鉆井、生產班當班人員每人配備1套空氣呼吸器,另配備一定數量公用空氣呼吸器,并做到人人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鉆井隊鉆井技術人員負責防H2S安全教育,隊長負責監督檢查。
4) 含硫地區鉆井液的pH值要求控制在9.5以上,加強對鉆井液中H 2S濃度的測量,充分發揮除硫劑和除氣器的功能,保持鉆井液中H2S濃度含量在50mg/m3以下.
5) 當有H2S含量超過20mg/m3的安全臨界濃度時,工作人員應佩帶空氣呼吸器,不允許單獨行動,派專人監護現場。
4.。遇到毒氣泄漏逃生的方法
1) 方法一、用濕毛巾捂住鼻子離開現場。發和生有毒氣體大面積泄漏進,在無法找到防毒面具的情況下,可以找一條毛巾,將毛巾弄濕,掩住鼻子離開現場。
2) 方法二、對空氣進行稀釋。天然氣比空氣輕一半,泄漏的氣體會順著下風口向上擴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噴霧水對空氣進行稀釋,H2S溶解,且天然氣在空氣中稀釋后,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不會對人體造成生命危險。
3) 一旦發生天然氣井噴,最好的避險辦法就是遠離現場。
教訓與思考(5)
1、教訓之一、據專家現已查明的情況,這次井噴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每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有與之對應的責任人。以井噴事故看,盡管石油行業應該吸取這一沉痛教訓,但其它高危行基于安全生產的共性了應從中受到警示和啟迪。
2、 教訓之二、受災的群眾是無辜的,面對突如其來的有毒氣體,由于知識的缺乏,無法正確逃生,作為政府,今后在這些地區應加強宣傳力度,使人民群眾懂得基本的防范及逃生常識。
3、既然是責任事故,依法查處有關責任人就理所當然。對如此慘痛的結果,雖肯定沒有誰想故意為之,但過失之舉應深究。只是,面對逝者不能復生、傷者難以復元的殘酷事實,這樣的查處在對責任人起懲罰作用之外,也可以作為事故借鑒的一部分,發揮使人普遍從中取教訓的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