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08-07-0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企業基本情況
1.1  山東金鄉德華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金鄉化肥廠始建于1968年,1970年10月投產,主要產品是液氨、氨水、碳酸氨銨,1996年改產尿素以后,由于經營不善,企業于2005年9月28日破產拍賣,于2005年10月1日更名為山東金鄉德華化工有限公司。
山東金鄉德華化工有限公司占地15.32萬平方米,擁用固定資產1.37億元,職工1116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人,現生產能力合成氨已達7萬噸/年,尿素11萬噸/年,主要產品是液氨、尿素。液氨、尿素。液氨基本不銷售,尿素主要銷往全縣及附近縣、市區作肥料。
1.2  行政區域管理
1.2.1  行政管理區
共設有公司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保衛處、工會辦公室、勞資處、審計處、供應處、財務處、運輸隊、煤炭處、物資處、總務處、銷售處13個處室。
1.2.2  生產管理區
共設有生產處、設備處、總工辦、安環處、企管處、質監計量處、基建處7個處室及水汽車間、造氣車間、凈化車間、壓縮車間、合成車間、尿素車間、電修車間、包裝車間、原料車間、儀表車間、機修車間、復合肥車間12個車間。
1.3 生產區白天上班人員539人
夜間上班人員170人(每個大班及值班人員)
行政經營區白天上班人員157人
1.4總經理:曹巍
廠址:山東省金鄉縣城北2公里處
郵編:272200
傳真:8753736
電話:8755115
1.5應急保障用品
1.5.1空氣呼吸器壹臺(存公司消防警隊)
1.5.2防化服貳身(存公司消防警隊)
1.5.3設消防栓十臺一造氣涼水塔1臺
壓縮北車間2#車冷排壹臺
壓縮南北車間5#車冷排壹臺
變換崗位東壹臺
脫碳崗位南壹臺
包裝車間南壹臺
合成循環水池南壹臺
物質倉庫壹臺,生活區貳臺
1.5.4  全公司共設置滅火器121具
1.5.4.1  8kg干粉滅火器113具。
1.5.4.2  35kg干粉滅火器8具。
1.5.5  防毒面具116具
1.5.5.1  防氨過濾式防毒面具93具
1.5.5.2  防一氧化碳過濾式防毒面具43具
1.5.5.3  長管防毒面具10具
1.5.5.4  空氣呼吸器3臺,防化服3套
2.  危險目標的確定
根據合成氨生產工藝、裝置、設施的現狀及安全評價報告依據和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特確定本廠危險目標區域及重大危險源,以便有利的控制及救護。
2.1  高溫區
2.1.1  鍋爐崗位、造氣崗位、變換反應爐、壓縮崗位、合成塔。
2.1.2  危險特性
易發生燒傷、燙傷、火災等。
2.2  煤氣區
2.2.1  造氣崗位、脫硫崗位、壓縮崗位、變換崗位。
2.2.2  危險特性
發生泄露后,易造成人員中毒。輕度中毒癥狀可致頭痛、頭暈、嘔吐等,重度中毒可致昏迷、死亡。
2.2.3  車間允許濃度:CO≤30mg/m3  H2S≤10mg/m3
2.3  易燃易爆區
2.3.1  造氣崗位、脫硫崗位、壓縮崗位、變換崗位、脫碳崗位、銅洗崗位、合成崗位、尿素崗位、氨回收崗位、碳化崗位。
2.3.2  危險特性
易發生超溫、超壓、泄漏、動火焊接,易發生火災、爆炸。發生爆炸時,對人員和設施危害程度較大。
2.3.3  危險爆炸極限
NH3.15.7~27.4%(V/V)      CO.12.5~74.2%(V/V)   
H29.40~46.0%(V/V)      H2.4.1~74.1  C1.5.3~1.5%(V/V)
2.4  氨存在區
2.4.1  銅洗崗位、合成崗位、冰機崗位、尿素車間、氨回收崗位、碳化崗位。
2.4.2  危險特性
發生泄漏時,氨可造成人員,牲畜中毒,并隨著泄漏的增大和風向,中毒面也隨著增大,濃度達到15.7~27.4〖%(V/V)〗時,遇明火和火花可發生爆炸。
2.4.3  車間允許濃度≤30mg/m3
2.5  重大危險源
2.5.1  氨庫
氨庫是冰機崗位貯存液氨的庫房,正常貯存量在40噸以下,最大貯存量可存106噸。液氨是高危有毒液體,低濃度對人體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壞死。一但出現重大泄漏可致大面積災害,因此,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安評報告,氨庫定為我廠最大危險源。
2.5.2  氣柜是我公司造氣工段,貯存半水煤氣的容器,該容器貯存量為3500m3半水煤氣。半水煤氣中含有CO、H2、H2S、C1等氣體成份,易燃、易爆、易中毒,也構造我公司重大危險源。
3.  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及職責分工
3.1.1 總指揮:曹巍
3.1.2 副總指揮:程江、王衛平、周明增、李新世
3.1.3 成員:徐茂忠、馬丙成、畢士奇、尚蘭華、董旭、李自然、趙紹存、曹海峰、李建軍、李憲彬、吳啟、蔣振星、孫啟臣,當班調度員、孫士玲、李文貞、李琪
3.2  指揮部基本任務
3.2.1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分級情況,指揮部應立即運作。
3.2.2  迅速了解發生事故地點、原因、被困人員及傷亡情況,并立即根據情況制訂救援措施。
3.2.3  指揮“生產化學事故處理組”、“傷員物質搶救組”迅速開展工作。
3.2.4  立即向有關部門領導匯報事故發生情況,發生時間、發生地點,被困人員情況,傷亡情況,組織搶救情況及需領導協助救援的要求等。
3.2.5  做好現場需撤離人員的疏散、清理、消除工作,減少事故危害后果。
3.2.6  協助外援人員組織好事故的救援與處理。
3.2.7  保護好事故現場。
3.3  指揮部成員分工
3.3.1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的事故應急救援活動。
3.3.2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3.3  指揮部成員:
安環處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理處置工作。
保衛處長:負責滅火、事故救援、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等。
生產處長:負責事故處理,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設備處長:協助總指揮負責事故現場工程的搶險處理及搶修工作等。
質監處長:負責環境的檢測和洗消工作。
調度員:負責事故處理時生產系統的開停車工作。
車間主任:負責組織車間業余應急救援隊,參加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救援工作。
總務處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護送轉院工作,以及受傷人員、搶救人員及傷員親屬的生活必須品供應。
公司辦主任:負責現場搶險工作所需的車輛調度、對外聯系、求援等事宜。
供應處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質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工會負責人:負責事故家屬的接待和安置工作等。
3.4 生產、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組
3.4.1  組織機構:
組長:王衛平
副組長:周明增、李新世
成員:馬丙成、畢士奇、徐茂忠、尚蘭華、董旭、趙海銀、
當班調度員。
3.4.2  事故應急救援隊組成:
3.4.2.1  專業救援隊組成:
A、由保衛處警隊人員組成,接到救援指令后,應立即有一名處領導帶隊,攜帶必要的防護、救援器材到達事故現場,并按指揮部指令實施救援。
B、按照指令事故所在車間救援隊在一名車間領導帶領下,佩戴必要的防護器具進入本車間實施救援和事故處理,并配合外協人員實施救援和搶修。
3.4.2.2  業余救援隊:
業余救援隊有水汽、造氣、凈化、壓縮、合成、尿素、電修、原料、包裝、行政(行政組由勞資處負責組織)等10個單位組成,每個單位接到救援指令后,應迅速組織10名救援人員由一名車間干部帶隊到達事故現場,按指揮部指令實施救援。
4  事故應急救援的啟動程序
4.1  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生產調度室,由當班調度員擔任指揮部常值成員。
4.2  最早發現事故者應立即向當班調度和有關部門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4.3  調度接到報警后,迅速通知有關車間,查明原因,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4.4  指揮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分級情況,迅速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并做出事故危害面擴大的預測和處理。并按照預案處理程序鎮靜指揮,有效控制和消除事故,防止污染。
4.5  發生事故單位查明原因,提出搶救處理具體措施。
4.6  搶險人員配戴好防護器具和用品到達現場,按照指揮部的指令,協助事故單位迅速切斷事故源和排除現場的防火防爆物品。
4.7  調度到達事故現場后,查出原因,做出局部和全部停車決定。
4.8保衛處人員到現場后,迅速設立隔離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禁區,并按照指揮部指令,組織好人員的撤離。
4.9  公司辦公室人員接到事故通知后,盡快與醫院聯系并組織好車輛到達搶救現場。協助醫務人員組織現場搶救和及時送往醫院。
4.10  發生事故后,質檢人員應及時進行事故區域檢測,檢測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
4.11  設備處、生產處、總工辦、安環處應協助搶修隊,迅速處理泄漏設施,以防事態擴大。
4.12  調度
4.12.1  調度應熟悉工藝、設備狀況、對停電、停水、停汽、停煤氣、?諝獾茸龀稣_判斷,然后采取有效地應急措施。
4.12.2  迅速通知救援指揮部成員,由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和物質,制訂處理措施,并積極聯系當地公安、消防,縣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協助處理,做好人員疏散、撤離,防止事故擴大。
4.13值班(班組)長:
4.13.1  接到指令后,掌握本班的信息動態及時匯報當班調度。
4.13.2  根據本班調度發出的指令,組織本班崗位人員進行正確操作或待命,嚴禁脫崗。
5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處理方案
5.1.1  接到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令后,小組應立即運作,組織企業生產事故救援隊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事故發生現場,按照事故處理組的安排,配備正確有效的救援防護器具,進入事故現場,切斷泄漏物來源,有效地處理泄漏物的蔓延及引發的其它事情,防止事態繼續擴大,并及時把現場情況清楚地匯報給指揮部和事故處理組領導。
5.1.2  事故處理組應根據反饋的事故狀態指揮相應的崗位緊急停車、局部停車、改變工藝流程、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處理措施。
5.1.3  毒氣液體泄漏區域,應組織部分人員緊急撤離,由本車間應急救援隊配戴有效的防護器具進行現場進入應急處理。
5.1.4  可燃可爆氣、液體擴散區域內,應停止一切動火和可發生火花的工作及電源,消除可引燃引爆的一切火源,并通知附近無關人員緊急撤離現場,由警隊人員封鎖區域道路,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區。
5.1.5  迅速對事故現場災情和泄漏物質進行應急處理。
5.2  液氨泄漏處理程序
5.2.1  由安全警報系統發出的警報可巡檢操作人員的巡檢發現,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予以處理。操作人員最快用水對準氨泄漏點噴淋,讓氨溶解于水,以減少氨氣蔓延。
5.2.2  泄漏部位上下游有閥門的,應立即關閉閥門,切斷氣、液氨來源。
5.2.3  帶壓堵漏。在管道或較小的容器上,發現氨泄漏,專業堵漏人員佩戴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呼吸器、穿戴防化服、橡皮手套,使用專門設計制作的堵漏工具,在短時間內完成堵漏工作。
5.2.4  倒罐泄壓。當罐體開裂尺寸較大而無法止漏時,應迅速將該罐內液氨導入空罐或其它相應的容器內,盡量減少泄漏數量,縮小危害面。
5.2.5  進行泄漏處理時,要心靜有序地進行,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防火、防靜電、防中毒等安全技術要求。
5.2.6  堵較大泄漏時,要佩戴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穿戴全密封防阻燃防化服,必要時要內穿棉衣、褲,外穿防化服。
5.2.7  事故處理組要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堵漏方案,如現場情況發生變化,應重新制定方案,不得蠻干。
5.3  煤氣泄漏處理程序:
5.3.1  由安全警報系統發現的警報或崗位操作人員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關閉上下游閥門,或局部緊急停車防止煤氣泄漏區域擴散。
5.3.2  煤氣泄漏擴散區內應立即切斷一切火源,明火作業及電源,并盡量減少和避免鐵器等物件碰撞引起火花,造成泄漏區爆、燃。
5.3.3  如在管道上或較小的容器上發現泄漏,應有專業人員佩戴防毒面具、長管面具或空氣呼吸器使用專門制作的堵漏器具,在短時間內完成堵漏工作。
5.3.4  如泄漏點較大或開裂時,則應采用局部或全廠停車泄壓,置換系統后再進行堵漏處理。
5.4  生產、化學事故處理注意事項
5.4.1  液體泄漏物(如氨水、鹽酸等)可采取用筑堤堵截的方法引流到安全、方便處理的地點,采用稀釋和中和的方法進行處理,防止直接進入外排溝造成外排污染事故。
5.4.2  煤氣或氨氣泄漏,要進行有效通風,加速有害氣體向高空擴散,如現場可燃可爆氣體濃度較大時,可在現場放大量水蒸汽和氮氣,破壞燃爆條件,防止連續事故發生。
5.4.3  對于爆炸物品火災,切忌用沙、土覆蓋。
5.4.4  對于油品火災,盡量不用水噴滅火,可采用滅火器或使用沙、土覆蓋滅火。
5.4.5  煤氣泄漏引起的火災,壓力較高時,要進行泄壓處理后再進行滅火,滅火時可采用滅火器,噴蒸汽等方法滅火。
5.4.6  對于遇濕易燃物品時,禁止用水、泡沫、酸堿等濕性滅火劑撲救。
5.4.7  進行應急事故處理時應大膽、心細、不要蠻干,要佩戴有效的防護用品,使用正確的救護器具和方法,方能盡快防止事故事態的擴大。
5.4.8  災情嚴重時,可向專業救援隊求救,并做好協助工作。
5.4.9  根據風向、風速和氨氣或煤氣泄漏情況,判斷有害氣體擴散的方向速度,由應急救援指揮部通知地方政府協助,有可能被污染區域的居民進行疏散和轉移。
6  發生化學事故后的人員疏散與撤離
6.1  由生產調度對事故現場人員進行清點,考慮到因事故可能引發的爆炸、著火、有毒氣體擴散等情況,指揮部應安排對事故現場及周圍可能危及的人員進行疏散和撤離。
6.2  疏散、撤離人員的命令由指揮部下達,通過廣播和電話方式進行通知,并由各部門領導對撤離人員進行確認。
6.3  在疏散、撤離的通知中應明確疏散、撤離的方向和地點。
6.4  因發生重大事故而引起的劇烈爆炸和有害氣體、液體的大量外泄,有可能造成大面積污染,對周圍居民和單位人員可能造成危害時,由指揮部向當地政府匯報,由政府組織當地居民和單位人員進行疏散和撤離。
7  化學事故發生后、危險區的隔離
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確定以下內容:
7.1  危險區的設定由廠事故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狀態、氣象狀況進行確認,指揮部安排警隊人員進行危險區的隔離。
7.2  事故區警戒線為黃黑帶圈圍。
7.3  對于重大事故造成大范圍的區域隔離,由指揮部向當地政府匯報,當地政府組織協調,公安、治安等警力對周圍道路實行交通管制和疏導。
8  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8.1  事故發生后,指揮部安排質檢人員對事故發生場所進行空氣檢測,要求檢測人員佩帶正確的防護用品,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行現場取樣分析。
8.2  事故發生后,指揮部命令救援分隊佩帶正確的防護用品對滯留現場的人員進行搶救,脫離危險區域。在確認事故原因、狀況并確定處理方案后,命令搶險分隊配備齊工具和防護用品,進入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和搶修,并安排人員對現場搶險人員進行監護,發現新問題要及時向指揮部匯報。
8.3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由質檢人員進行實時監測,若出現因事故引發的更惡劣的后果時,指揮部應立即采取措施,命令搶險人員暫時撤離現場。
8.4  應急救援時調度由指揮部進行指揮。
8.5  指揮部應根據化學事故的性質、狀態來判斷所采取的措施必須保證能夠控制事態的發展,否則應立即下令全廠停車,絕對避免因事故的擴大而引發更惡劣的后果。
9  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與救治
9.1  事故應急傷員搶救組
組長:程江
副組長:黨濤
成員:蘇成團、李文貞、孫士玲、李琪、王景陽、喬樹群
9.2  應急搶救措施:
9.2.1  事故發生時,搶救小組應立即到達事故現場,同時通知醫務人員,公司內車輛到達事故現場待命救援。在公司內現場搶救的同時,與各醫院取得聯系,請求協助搶救。
9.2.2  事故情況,配備相適應的防護器具組織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搶救,搶救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9.2.2.1  搶救人員必須聽從指揮,防護器材必須佩戴齊全。
9.2.2.2  搶救時必須以2人以上分組進行,身體不符合搶救條件的不準進入現場搶救。
9.2.2.3  必須了解事故情況,中毒物質等,清點好進入現場人數,嚴防遣漏。
9.2.2.4  迅速將傷員抬離現場。搶救傷員時應注意以下要求。
9.2.2.4.1  弄清傷員傷情,選擇適當的搬運方法及工具。
9.2.2.4.2  呼吸微弱、呼吸已停止、胸、背部骨折的傷員嚴禁背運。
9.2.2.4.3  搬運時動作要輕。
9.2.2.4.4  運送要及時、迅速,爭取搶救時間。
9.2.2.4.5  搶救人員在工作時,要注意檢查個人防護器材使用的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離現場。
9.2.3  傷員急救工作應迅速開展,并遵守以下規定:
9.2.3.1 將傷員抬離現場,必須放在空氣新鮮、溫度適當的地方,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其它人員要保持安靜,不準喧嘩。
9.2.3.2  一般要堅持“立即就地”搶救的原則,即使在送醫院的過程中,亦不許停止搶救。
9.2.3.3  呼吸停止、心臟停止跳動,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人工心臟按摩,不經醫生診斷死亡,不得停止搶救工作。
9.2.3.4  要松懈傷員的頸、胸部位鈕扣和腰帶等緊身的東西,以保持呼吸暢通和血液循環良好。
9.2.3.5  發生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硫等中毒傷員,可能產生繼發性呼吸障礙,禁止使用壓迫式人工呼吸法,只許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給予輸氧搶救。
9.2.3.6  傷員如被有毒物質污染,應立即脫掉被污染的衣物,并將傷員身上的毒物用溫水擦洗干凈,防止有毒物質通過皮膚侵入體內。
9.2.3.7  對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的缺氧傷員,應迅速給予輸氧。一氧化碳中毒者,宜用含5-7%的二氧化碳的氧氣進行輸氧。
9.2.3.8  對氨等氣體的中毒者,要根據病情輸液,要慎重控制,防止促進肺水腫。
9.2.4  救護負責人在醫生到達現場后,應視傷員情況,急救情況向醫生交待清楚,要根據不同受傷情況(如中毒和外傷等)分別送往醫院救護。
9.2.5  搶救工作要嚴格遵守自我防護的要求,防護器具必須配備齊全,有專人監護,并有搶救后備措施,切勿盲目進入搶救。
9.3  傷患者在轉運和轉院的救治方案,患者治療方案由搶救、救治醫院根據傷員的傷情制訂,以最好的治療方案來保證治療結果為原則,盡最大努力搶救傷患者。
10  事故現場的保護和現場的清洗
10.1  對事故現場的保護,是查明事故發生真正原因的要求,指揮部應安排事故單位派專人做好現場保護工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出事故現場。
10.2  事故處理完畢后,指揮部應安排專業洗清隊對現場和搶險人員進行洗清。
10.3  現場洗清時,注意洗清物的處理避免造成環境二次污染。
11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保障
11.1  內部保障
(1)通訊聯絡由調度、保衛處、生產處、公司辦公室組成,負責公司內各救援隊、搶修隊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訊、救護、求援、搶救傷員。
(2)治安、防化應急分隊由保衛處、安環處、質檢處負責組成,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警戒、現場檢測、防護用具、指導群眾疏散、搶救傷員等。
(3)消防隊由警隊、消防隊和各車間應急救援隊組成,擔負滅火、洗清、搶救傷員,有保衛處和各車間負責人負責指揮。
(4)搶險、搶修隊,由設備處、總工辦、各車間維修班、機修車間基建處人員組成,擔負搶險、搶修任務,搶救傷員。由設備處總工辦領導統一指揮調度。
(5)醫療救護隊由公司辦公室、總務處、醫療人員組成,擔負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車輛的調配。由副總經理、工會及負責人統一指揮。
(6)運輸隊由供應處、運輸隊組成,病員搶救物質的供應和運輸,由副總經理統一指揮。
(7)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危險化學員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存放調度室,由調度保管。
(8)應急聯絡系統有公司內電話系統、廣播、移動手機、對講機等通信工具,24小時保持暢通。
(9)應急救援物品、防護物品、均按配備存放于各車間、崗位、安全櫥內,遇有事故隨手可用。急救藥品由總務處、醫務室人員存放保管。
11.2  外部救援
11.2.1  當事故擴大,本公司需求外部救援時,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做出決定,請求當地政府協調應急援力量。
11.2.2  對事故處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問題需求幫助時,由指揮部決定聯系行業專家咨詢或同單位進行協助。
12  預案分級的響應條件
當化學事故發生后,當班調度接到報警到現場確認事故性質,根據泄漏情況、影響范圍,處理難度等幾個方面做出判斷,并向部門領導和指揮部領導匯報,來確定事故預案的分級響應。
13  事故應急預案終止程序
當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事故現場處理完畢,生產系統已處于恢復生產階段時,由事故救援指揮部下令事故危險已解除,并根據事故級別來通知相關部門。本公司人員或周邊群眾。
14  事故應急培訓與演練
14.1  對應急救援的人員培訓每年進行一次,搶險救援人員在可從車間的生產骨干中進行抽調,并要求身體好、素質高、反應快。
14.2  內容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的物化性質、各類事故處理預案,化學防護用品的使用,消防器材的使用,及一些救護常識等。
14.3  對社區和周邊群眾可利用《安全月活動》進行社會宣傳,印發一些危險品防護常識,以提高周邊群眾的防護意識。
14.4  為保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順利實施,每年由廠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進行一次事故應急演練,各車間要求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培訓和演練。
14.5  演練程序
預定事故目標——做好演練方案——進行兩次預演——進行正式演練——對演練進行總結——演練總結報告發放——各車間、處室組織學習——總結演練經驗。
15  建立預案日常管理制度
15.1  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間由公司干部值班組長和當班調度員負責遇有問題要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15.2  各車間每天要安排一名干部值班,發現問題要及時調度人員進行處理,并及時向公司干部值班領導和調度員匯報處理情況。
15.3  每季度應急救援指揮部要召開一次指揮機構人員及各救援分隊負責人會議,檢查上季度工作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16  附件:
16.1.1  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咨詢電話0532-3889090。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中心電話0531-2976509。
16.1.2  市有關部門
濟寧市安監局:2907728
濟寧市衛生防疫站:2215540
濟寧市消防支隊:2163027
濟寧市生化辦:2316407
16.1.3、縣有關部門
消防求援:119
急救中心:120
報警電話:110
縣人民醫院:8721752
縣政府辦公室:8727002
縣安監局:3173890
縣環保局:8721791
縣經貿局:8721332
縣公安局:8739601
16.1.4、曹巍總經理:6601(公司內)
程江副總經理:6607(公司內)
王衛平副總經理:6603(公司內)
李新世助理:6608(公司內)
周明增助理:6605(公司內)
安環處:6770(公司內)
生產處:6760(公司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青州市| 淄博市| 赤水市| 溧水县| 大同市| 潞西市| 永顺县| 崇礼县| 石嘴山市| 四会市| 敦煌市| 阿勒泰市| 海宁市| 龙南县| 呼伦贝尔市| 宜良县| 永康市| 海南省| 南靖县| 威海市| 东明县| 白银市| 专栏| 海宁市| 辽中县| 平顺县| 普安县| 安化县| 阳山县| 铜陵市| 芦山县| 甘泉县| 宁城县| 凤城市| 泾源县| 秦安县| 华池县| 清河县| 光山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