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用途很多,可用于餐具、電力、建筑、裝飾等方面。建筑陶瓷有瓷磚、浴盆等。建筑用陶瓷行業在其所屬的不同部門,工人主要面對的職業危害有粉塵、腰肌勞損、頸椎疼痛、熱輻射等,多發生在焙燒、打磨、搬運等部門(其它類別的陶瓷生產行業也可借鑒)。
⒈粉塵危害以及預防
粉塵既污染環境,又嚴重危害作業工人的健康。它通過呼吸系統、眼睛、皮膚等侵入人體。粉塵的危害表現如下:
●粉塵侵入呼吸系統后,會引發塵肺、肺粉塵沉著癥、有機粉塵所致的肺部病變、呼吸系統腫瘤和局部剌激作用等病癥;
●如果粉塵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結膜炎、角膜混濁、眼瞼水腫和急性角膜炎等癥狀;
●粉塵侵入皮膚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膚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目前,塵肺病尚無方法治療,因此預防尤其重要,必須加強對粉塵作業的勞動防護管理。在生產過程中可采用如下技術措施防塵:
①技術革新改革工藝設備和工藝操作方法、采用新技術,以徹底消除粉塵。在工藝改革中,首先應采取措施使生產過程不產生粉塵危害,其次則是考慮在產生粉塵以后,如何通過治理消除或減少其危害。
②濕法防塵這是一項簡便、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粉塵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可大大減少粉塵的產生及擴散,改善作業環境的空氣質量。
③密閉塵源將塵源有效地封閉起來,與通風除塵技術措施配合使用,防止粉塵外逸。
④通風除塵用通風的方法控制塵源,并將含塵氣體抽出,經除塵器凈化后排入大氣,使作業區空氣含塵濃度達到衛生標準的要求,并使尾氣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這是目前工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效果最佳的一種技術措施。
⑤個人防護這是輔助性的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從事粉塵作業的人員同時運用各種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防塵面具、防塵頭盔等),進一步防止粉塵吸入。
作為生產商,還應設立由專人負責的防塵負責部門,制定防塵規劃和各項規章制度;對新從事粉塵作業的員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對在職的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發現不宜從事接塵工作的職工,要及時調離。對已確診為塵肺病的職工,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安排合理的治療或療養,患者的社會保險待遇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⒉腰肌勞損、、頸椎疼痛等
類似的疾病可因工作引起,但目前未被列為法定職業病。在打磨、搬運等部門,人工搬運材料時間過長、用力過大、姿勢不良、高頻率、持續工作,包括舉起和推拉,極易造成背部、四肢的骨胳肌肉拉傷、扭傷或損傷。身體和精神過度疲勞可能導致第二次更嚴重的事故。為了預防,在工程控制方面,可盡量使用機車代替人力,實行過程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人工方面,應采用合理的搬運姿勢,還要多休息,減少勞動時間。對已發現病癥的工人,要盡早治療。
⒊高溫
焙燒工常見的危害有:粉塵危害、高溫危害等。
高溫作業是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其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北京地區為30℃)2℃或2℃以上的作業(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30℃地區的露天作業,不含礦井下作業)。
高溫環境的熱作用可降低人們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人體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熱平衡易遭受破壞,而導致中暑。
高溫刺激和作業所致的疲勞均可使大腦皮層機能降低和適應能力減退,勞動者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動作準確性與協調性差,反應遲鈍,作業能力下降,易發生工傷事故。高溫作業對神經、心理和腦力勞動能力均有明顯影響。人體受熱時,首先會感到不舒適,其后會發生體溫逐漸升高,并產生困倦感、厭煩情緒、不想動、無力與嗜睡等癥狀,進而使作業能力下降、錯誤率增加。當體溫升至38℃以上時,對神經心理活動的影響更加明顯。有相關國外報導指出,在遭受急性熱作用的人群中,有的曾出現突然的、引人注目的情緒失控,如自我無法控制的哭泣或無緣無故的突然大怒等。
☆高溫作業下的勞動保護措施☆
A.采取良好的隔熱措施,通風降溫措施;應當采用結實、耐熱,透氣性好的織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據不同作業的需求,供給工作帽、防護眼鏡、面罩等防護用品。
B.加強衛生保健和健康監護
1、從預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溫作業人員的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檢,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高溫禁忌癥者,應調換崗位或給予適當的防治處理。
2、供給防暑降溫清涼飲料、降溫品和補充營養:要選用鹽汽水、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作為高溫飲料,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可準備毛巾、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溫用品。此外,要制訂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補充蛋白質和熱量,維生素A、B1、B2、C和鈣等。
上一篇:鑄造行業的職業危害及其防護
下一篇:為什么職業病形勢越來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