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制造企業的生產作業場所大量存在鉛塵、鉛煙、酸霧、噪音、高溫等職業危害因素。職業健康防護工作難度較大,要做好蓄電池制造企業職業健康防護工作,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企業應從工程性預防控制、管理性預防控制、個人保護性預防控制等三個方面的開展職業危害防護工作。
一、廣泛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的工程性預防與控制
鉛和酸是蓄電池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蓄電池制造企業每年生產消耗鉛和酸非常巨大,預防和控制鉛和酸的危害,尤其是鉛的危害,成為職業危害預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頭等大事。蓄電池制造企業要本著“保護環境、負責社會”的理念,采取各種工程性預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產危害因素對職工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具體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完善通風系統。廠區周圍應完善通風系統,為密閉的廠房提供新鮮空氣,為了保證空氣的新鮮,進風口周圍均要有綠化。定期對通風系統進行保養,每年要更換進風口的過濾袋。為保證有效過濾,最好使用雙層過濾袋,調整了過濾袋的更換頻率。
二是完善除塵系統。為避免鉛塵或鉛煙在生產過程中散發到工作環境中,所有可能產生鉛塵或鉛煙的設備上都應安裝吸塵裝置,不管是可能產生煙氣的爐子上,還是員工的操作平臺上,甚至在丟棄廢料的回收桶上,都應安裝有吸塵管道或吸塵罩,降低潛在的環境鉛污染。
三是完善酸霧收集系統。蓄電池生產的另外一種重要原料是濃硫酸,濃硫酸稀釋后作為電解液被注入電池,然后進行充電。充電過程會產生酸霧,酸霧不僅會導致設備老化,還會對人體造成諸如牙齒酸蝕癥、鼻粘膜萎縮、支氣管炎等健康危害。應在充電工作臺下方密布無數洞眼,使酸霧通過這無數的洞眼,經過地下管道被吸收到酸霧收集裝置中,這樣大大降低了對員工健康的危害和對設備的腐蝕,又可回收利用,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四是引進機械手操作。蓄電池制造企業絕大多數的崗位還是機械加人工進行操作,為了減少員工接觸相關的職業危害因素,各種崗位應推行機械手操作,在流水線上,極板入槽工序很容易引起鉛塵揚起,機械手代替人工操作避免了員工的鉛接觸。環氧乙烷也被認為是一種對健康有影響的危害因素,歷來由人工進行的上熱溶膠工序,應改由機械手操作,避免員工與環氧乙烷的接觸。
五是設立員工休息室。為了保護員工的健康,禁止員工在工作區域吸煙、進食、飲水、咀嚼口香糖等等。在每個區域為員工建造有員工休息室,休息室內配備有空調、飲水設施,休息室附近還有洗手設施。為防范氧化制粉區設備可能產生的鉛粉泄漏,在廠房設計時應將該區域設計為整個廠區的負壓中心。為確保該區域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應為該區域的休息室安裝了送新風裝置,將廠房外的新鮮空氣直接送進該休息室,使休息室成為正壓,從而保證了鉛粉不會進入員工休息室。
二、加大職業危害因素的管理性預防與控制力度
一是加大經費投入。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相對事故處理和疾病治療是投入少產出多,必要的經費投入是做好企業職業健康工作的保障。
二是職業危害因素評估。每個生產區域相應工作崗位均可能有其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因素,每個崗位可能會導致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危害源,應由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小組對相關危害源進行評估,對企業所有崗位的危害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據危害程度進行相應分類標識,從而為采取進一步對策和整改措施奠定了基礎。
三是標識和告知。在可能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和崗位設立警示標識牌,隨時提醒員工注意預防;在醒目位置公示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在員工的勞動合同文本中告知可能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新進員工培訓告知有關職業危害因素以及預防控制措施;血鉛監護結果及時書面告知員工并簽字認可。
四是設立限制性區域。由于氧化制粉區的特點,為確保鉛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外泄,我們將氧化制粉區設定為限制性區域,非經許可不得進入該區域,并關閉制粉區大門,依托通風—吸塵系統,使制粉區處于負壓狀態,從而保證了整個廠區和周邊環境的安全。對于在該區域工作的員工或者經批準同意進入該區域的員工,應入口處都設置了專用箱,放置防塵口罩和耳塞,要求每位進入制粉區的員工或外來人員都必須使用,以確保身體健康。
五是開展職業體檢。所有的新進員工均進行體檢,其中操作員工應由具有職業體檢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對在崗員工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定期的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健全員工的健康監護檔案。
六是血鉛重點監護。除根據國家規定每年進行相應的職業體檢外,還應根據蓄電池制造企業的自身特點對所有接觸鉛的員工進行以血鉛檢查為重點的健康監護。按照員工工作的區域及崗位不同,將員工分為直接鉛接觸和間接鉛接觸,對直接鉛接觸的員工每季度組織進行一次血鉛檢查,對間接鉛接觸的員工每半年進行一次血鉛檢查,所有員工均按照相應頻度參加血鉛健康監護。
血鉛檢查后,應所告知有員工血鉛檢查的結果,員工還需在簽收單上簽字。血鉛檢查匯總報告張貼在相關布告欄上,血鉛檢查結果偏高的員工被作為重點員工,列入血鉛觀察名單,應將該員工調離原崗位。
三、落實職業危害因素的個人保護性預防與控制
一是正確配備和使用勞防用品。應為每個崗位制定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每位新進操作員工在進行導向培訓時,都必須進行正確佩戴勞防用品的培訓,公司定期檢查操作員工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
二是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由于鉛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徑進入,危害人體健康,應千方百計降低工作崗位空氣鉛濃度、發放防塵防毒口罩等注重員工呼吸道預防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關注員工消化道的預防。由于手和手臂被鉛污染不易被肉眼發現,且一般洗手又不易清除,應將洗手程序作為培訓內容進行培訓,不僅要求用肥皂洗手,還要求用洗手刷刷手和清洗前臂;在企業設立的洗手設施旁張貼標準洗手圖片,以便在洗手時提醒員工。還應配備專門的洗手檢查液,利用檢查液與鉛形成黑色硫化鉛的原理,檢查員工洗手等個人衛生情況,檢查結果在餐廳員工信息欄公布,以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下一篇:水泥制造企業職業危害與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