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太原市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35,空氣質量級別為三級輕度污染。這是自11月1日進入采暖期以來,太原市的第四個三級天,也是自今年5月30日以來污染指數最高的一天。
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以來,太原市共出現8個二級天和4個三級天,其中,有12天的首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其余2天為可吸入顆粒物。
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介紹,空氣污染指數是根據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的濃度換算出來的,污染物濃度越高,污染指數越高,污染越重。我市的首要污染物在非采暖期主要為可吸入顆粒物,在采暖期主要為二氧化硫。這兩項污染物的濃度在每立方米0.05毫克以下時,空氣質量級別為一級;在0.15毫克以下時,空氣質量級別為二級。二氧化硫為首要污染物時,濃度達到每立方米0.8毫克時,空氣質量級別就成為四級中度污染天氣,達到1.6毫克時,就成為五級重度污染天氣。而可吸入顆粒物為首要污染物時,濃度達到每立方米0.35毫克,空氣質量級別就成為四級,達到0.42毫克就成為五級。
進入采暖期,我市有約1200臺燃煤采暖鍋爐投入運行,此外,城中村還有燃煤采暖的土小鍋爐近1.5萬臺。這些小煙囪的排污高度低,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和人體健康的威脅更嚴重。
11月12日,記者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了解到,進入采暖期后,太原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明顯升高,可吸入顆粒濃度略有升高。監測站工作人員說,在非采暖期,太原市二氧化硫的濃度一般都在每立方米0.1毫克以下;進入采暖期后,每天早上7時到9時,晚上19時到23時,都會出現一個明顯的二氧化硫濃度高峰段。以我市二氧化硫濃度一向較高的塢城路來說,11月10日12時到12日11時,每小時出一個數據,在總共48個數據中,有9個超過四級中度污染濃度,且都分布在早晚的高峰段內,其余數據大多達到二級標準。位于市中心的桃園監測點,在48個小時中,二氧化硫的最高濃度也只有每立方米0.2603毫克,大部分時段的濃度都在二級范圍內。
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說,當空氣質量為三級輕度污染時,健康人群長期接觸會出現刺激癥狀。當空氣質量為四級中度污染時,有一定時間接觸,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會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現癥狀。當空氣質量達到五級重度污染時,健康人的運動耐受力降低,會有明顯強烈癥狀,提前出現某些疾病。為此提醒市民,尤其是易感人群和老年人,盡量避開在污染高峰階段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