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月12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保局(廳)主要負責同志,全軍環保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要負責同志等在分組討論中,就學習領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對環境保護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2009年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等各抒己見,建言獻策。本報二、三版今日特摘錄部分代表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應對金融危機也是環境保護的機遇
進一步加大環保工作力度
◆山東省環保局局長 劉富春
山東省近年來環保工作力度大,減排步伐邁得大,減排成效明顯。目前,山東已經建成了172座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161座。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污染減排工作。為實現“十一五”減排目標,山東省提出了強化環境執法、強化環境監管等“四個強化”。同時,制定了完備的“一票否決”制度,規定完不成減排任務政府主要負責人一律不得提拔等。
此外,山東省還大力推進基層環保能力建設,已經在1/3鄉鎮設立了鄉鎮環保所,把環境保護工作的觸角伸向了最基層。
環保準入門檻不能降低
◆深圳市環保局局長 郭雨蓉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可能會給環保工作帶來壓力。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經濟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在全國起到了帶動作用。
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危機既給深圳帶來壓力,也給深圳提供了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難得機遇。
為此,深圳市環保局提出了“保民生,抓服務,促發展”的12字方針。一方面,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金融危機的難關。另一方面,確保環保準入門檻不能降低,環保標準不能降低。
在擴大內需中嚴格環保準入
◆天津市環保局局長 嚴定中
為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中央確定將拉動內需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近兩年將有4萬億元的投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也將采取相應措施。這對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極好的機遇,同時對環評審批、環境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環境保護部為中央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擴大內需要求的建設項目開辟了“綠色通道”;同時,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要設置不可逾越的“防火墻”。為擴大內需而新上的一些項目對環境的污染效應要在兩年后才會顯現出來,國家必須把住環評關口,避免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環境危機。
為持續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重慶市環保局局長 曹光輝
面對經濟危機,要重點解決利益機制的問題。堅持“經濟發展必須兼顧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思想。
一方面,通過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更好的投資;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必須反對不顧環境成本、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和互利共贏。
要建立環保與經濟相協調的機制,即建立環境保護服務性機制、參與機制、考核機制、目標落實機制。2008年,重慶市將環境目標納入黨政政績考核內容,并成立了環境監察專業辦公室和污染源設施管理處,且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達到300天。
下一步,全市環保工作將通過節能減排,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為持續健康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2009年機遇大于挑戰
◆江蘇省環保廳廳長 張敬華
2009年,江蘇省的環保工作將會面臨幾方面的壓力。一是環保準入的壓力。有些地方可能會為保持經濟的增長而放寬了環保標準。二是污染減排反彈壓力大。市場需求的減弱導致企業經營的困難,企業會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而環境成本首當其沖。但總的來講,機遇大于挑戰。目前是一個難得的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可以集中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另外,可以借國家擴大內需之機,集中建設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在貫徹落實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時,江蘇省將處理好4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服務與監管的關系,既做好重點項目的服務工作,又要堅持原則,不能降低環保準入門檻。二是預防和治理的關系。三是城市和農村的關系。四是完善制度和創新制度的關系。
謹防金融危機埋下生態危機
◆山西省環保局局長 劉向東
周生賢部長的講話認真總結了2008年的工作進展,研究安排2009年的重點工作,可以說內容全面,目標明確。實踐證明,污染減排工作已成為推進環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舉措。從全國的層面講,我們應該對“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進行總結和梳理,為破解目前環保工作中存在機制和體制“癥結”提供一種解決的思路,勾畫“十二五”規劃的美好藍圖。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國內擴大內需、保增長的前提下,對環保工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必須在考慮拉動經濟的同時,也要考慮經濟增長帶來的污染效應。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將會給環境保護埋下隱患。
互利共贏協調發展
◆北京市環保局局長 史捍民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環保部門如何做到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是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在全黨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采取“互利共贏”的思路來破解經濟與環境的矛盾。此次北京淘汰“黃標車”采取了資金補助的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淘汰工作的順利進行。當前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一些地方,一些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企業出現“回潮”現象,我們環保部門不能一味地關停,必須為其實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建立一種退出機制。
節能減排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年行動計劃”成效顯著
◆湖南省環保局局長 蔣益民
湖南省面臨著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實現“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成為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此,我們啟動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實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湖南省環境保護工作3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湖南全省在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的同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總量控制和減排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城鎮化步伐加快,湖南全省面臨的減排形勢仍比較嚴峻,需要努力鞏固成果。
減排促環保地位提升
◆黑龍江省環保廳廳長 李平
聽了周生賢部長的報告后我很受鼓舞。從基層來看,這幾年來,環保形勢越來越好,地位越來越高,成績也越來越大。污染減排工作促進了環保工作地位的提升和作用的顯現,尤其是近兩年來地方的環保能力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污染減排,“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污染減排最后的落腳點是環境質量。
為實現松花江流域的“休養生息”,政府已經投入100億元用于松花江流域的污染防治,還將在未來兩年加大力度推進流域污染治理。在一系列“剛性”治污政策和流域治污項目的合力推進下,黑龍江省納入國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116個項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
“而立”之年環保大有作為
◆河南省環保局局長 李慶瑞
周生賢部長的工作報告實事求是、鼓舞人心;分析問題客觀實在、切中要害;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環保新道路方向明確、高屋建瓴;對于今后的工作,安排合理、措施得力。
河南全省108個縣(市)全部建起污水處理廠,結束了污水直排的歷史。但是河南省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比重比較大,歷史欠賬也很多,因此河南環保工作的壓力依然很大。改革開放30年,河南的環保事業不斷發展,在“而立”之年,河南環保工作更要大有作為。
靠工程措施力促減排
◆廣東省環保局局長 李清
廣東省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抓好經濟社會建設的同時做好環保工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截至2008年9月30日,廣東全省共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159座,日處理能力達1014萬噸,成為全國第一個污水處理能力突破1000萬噸/日的省份。廣東還將充分利用省財政25億元的支持,加快東西北地區103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再加上珠三角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到2010年廣東全省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有望達到1800萬噸。
與此同時,廣東還將著力加大珠三角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
以減排為抓手帶動全局
◆安徽省環保局局長 劉慶強
針對污染減排基礎設施滯后的特點,2008年安徽省在打好“十一五”污染減排攻堅戰的過程中,重點抓住了工程減排這一關鍵點,通過工程減排這一有力措施,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水平,同時,進一步帶動其他環保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安徽省提出,針對2009年的經濟形勢,要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加強環境監管,防止企業因利潤下滑而停運污染治理設施,保證已建成的環保設施正常運轉。在嚴格監管的同時加強環保工作,促進又好又快發展
以點帶面全面開創環保新局面
◆湖北省環保局局長 李兵
為了重點抓好電力企業二氧化硫減排工作,我們通過實施“綠色電力調度”,從源頭上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通過制定“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規劃”,尋求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通過在仙桃等地的20多個鄉鎮設立“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探索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方法。
通過把關閉淘汰落后產能與排污權交易掛鉤,切實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
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副局長 黎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實施科學發展3年計劃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將環境保護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
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污染減排工作取得成效;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得到有效遏制;環境監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一批有利于自治區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提高的生態建設工程啟動實施;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環境監管、加大執法力度等一系列措施,重點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
加強能力建設適應發展新要求
抓住重建契機加強能力建設
◆四川省環保局局長 田維釗
“5·12”地震,不僅給四川省經濟發展帶來影響,也給環保帶來新的課題。在消除地震帶來的影響的同時,要以災后重建為契機,在能力建設等方面謀求新的發展。
2008年,四川省21個市、州全部成為行政編制,改變了原來在機構上的不適應,邊緣地位的現狀得到改變。
同時,環評審批工作改變傳統習慣,進行全程跟蹤;地震后有的企業自動關閉、停業,但是我們對減排工作仍然不能放松。
切實加強環保能力建設
◆成都市環保局局長 王文斌
周生賢部長在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使人深受鼓舞。做好災后重建,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加強能力建設。
要想抓好環保工作,必須切實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在國家的支持下,地方要緊盯不放、一鼓作氣,提高監察和監測能力。借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機會,抓好環保部門的監管、執法等能力的建設。
同時,要實事求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基礎,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西部發展加大科技創新
◆甘肅省環保局局長 馮杰
甘肅省在水源地數據檢測上還不具備檢測多項標準的能力,基層環保局人員的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在未來的工作中要抓緊能力建設,加強對數據的管理,提高應急監測能力,建立應急水源地,為處理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時的飲用水提供緩沖時間。
“兩高一資”行業多選擇環境容量大,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在西部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關鍵是要做好科技創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加大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
◆西安市環保局局長 羅亞民
2008年,陜西省西安市在陜西省環保局的支持下,工程減排和結構減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08年,西安市環保部門加強了與其他部門和開發區的協調合作,與督察部門共同進行督促和檢查的機制基本建立起來。
但是與其他部門相比,環保部門的基礎較為薄弱。為更好地做好環保工作,必須提高環保部門人員的素質、改善監測設備、加快能力建設,以適應環保新形勢的要求。
理順環保體制和機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局黨組書記 牛曉萍
隨著近兩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的迅速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環保工作空前重視,這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面對經濟的快速發展,環保部門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
面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的特殊性,環保部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作,加大科研力度,探究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在科學指導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環保能力建設全面提升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局局長 蘇青
近幾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加大了環境基礎能力建設,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又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意見》,要求各級政府每年將排污費的50%用于環保能力建設,并逐年增加環保部門工作經費和專項治理經費。出臺了差別電價,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優惠電價,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費收費標準等一系列促進減排的經濟政策以及二氧化硫減排的“雙五條”和化學需氧量減排的4條政策。
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減排工作的通知》,針對減排工作中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的12條政策和12條措施,把環境保護擺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使科學發展觀在環境保護方面得到了有效落實。
環保地位進一步提升
◆福建省環保局局長 馬承佳
2008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后,環境保護的地位得以提升。而在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中成功的環境應急以及北京奧運會的環境保障工作等同樣在無形中提升了環境保護的地位。
環保地位的提升,也為污染減排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福建省委、省政府對污染減排工作極為重視,每年的污染減排指標同GDP指標一樣,都要一起公布并要向省人大報告。
此外,周生賢部長的報告中把農村環保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提,我們非常擁護。農村的污染問題如果不抓,將會影響到環保的全局工作,“小溪小河不整,大江大河不清”。
破解一個難題 推廣一個經驗
◆云南省環保局局長 王建華
經過一年的努力,以滇池為重點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洱海在流域經濟快速發展中,成功探索了保護水環境的有效途徑,將修養生息政策落到實處,為流域污染防治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
同時,云南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也為我國物種起源、原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做了大量工作。
2008年,云南省還把環評融入全省經濟的大發展之中,啟動了行政問責制,堅持“提前介入、提高效率、主動服務、保障效率”四原則,為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持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
創佳績 作減排排頭兵
◆武漢市環保局局長 張培增
武漢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優秀城市”榮譽稱號;2008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4天,創2000年實行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制以來的最佳紀錄。
目前,武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完成,基本摸清全市污染源家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繼續推進。
武漢市還開通了全國首個環保視頻網站,環境執法中邀請市民全程“盯梢”飛行監測,同時還全天候地開通了環保熱線。
2008年,因為環保工作創下諸多“第一”,“環保”將載入武漢城市史。
探索環保新道路
◆遼寧省環保局局長 王秉杰
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探索出一條與當前形勢相適應的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環保新道路,這是我們環保工作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值得我們每個環保人思考。
我們提出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遼寧省在4個市開展了相關試點,還是有成效的。
我們進行過比較,2007年,遼寧省共審批了800多億元的建設項目,這些新上項目的排放強度是2005年新上項目排放強度的6%,新上項目的排放強度明顯降下來了。這一比較說明,控制項目準入、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是有成效的。
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 張全
周生賢部長的報告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對于2008年的工作總結客觀實在,對于2009年的工作安排任務要求明確。報告既談到了環保工作的前景信心,同時又指出了環保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為今后的戰略性安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后,進一步提升了環境保護參與宏觀決策的能力,對于促進環境與經濟的融合、推動以環保優化經濟增長有重大作用。目前,污染減排工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和標桿,應該進一步發揮其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的優勢。
環保要融入發展大局
◆浙江省環保局局長 徐震
要加強污染治理和預防。包括強化工程和技術措施,推進污染治理;加強源頭控制,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和產業政策,控制“兩高一資”項目;加強生態創建,把生態文明意識、環保理念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
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宏觀決策。一是我們的工作必須以保護環境、優化發展、維護權益為根本要求;二是必須進一步拓展環評的范圍,積極推進規劃環評、區域環評和政策環評,使環評從微觀項目層面向宏觀戰略層面延伸;三是必須加強考核約束機制。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
以生態立省促發展
◆青海省環保局局長 趙浩明
2008年,青海省采取“區域限批”和掛牌督辦等措施,執法監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結合中央對青海省提出的三大任務,青海省提出了“生態立省”戰略。主體功能區的劃分有利于青海省做好環評工作。
隨著青海省工業的發展,環保部門的行政職能和監測能力要進一步加強,環保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環保工作的新任務要求環保人員不僅要有理論知識,更要有實際操作能力。
加大農村環保投入
◆哈爾濱市環保局局長 畢林濤
目前,農村環保資金投入的不足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瓶頸,亟待解決。要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問題,除了“以獎代補”、“以獎促治”外,還需要專項資金的投入。
周生賢部長在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的人員培訓非常及時,不僅要對系統內培訓,還要面向系統外,要加強對地方主管領導、企業領導的環保培訓,這樣對于今后環保工作的開展會十分有利。
加強縣級環保是重點
◆江西省環保局局長 鄧興明
江西省已明確提出了下一步環保工作的目標,一是要繼續鞏固已取得的污染減排成績,狠抓污染減排不放松。二是要加強基層環保能力建設,切實改變目前基層環保能力與環保新道路的要求不適應的局面。
江西省經濟不發達,縣級環保機構人員編制少,設備差,能力建設任務很重。現在要借著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的春風,進一步加強基層環保能力的建設。
(本組稿件由李世東、劉曉星、楊立群、鄒靜昭、李輝、張楠根據代表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