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際節(jié)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的第二屆環(huán)保高技術論壇上,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副校長王焰新向大家展示了一組圖片。這些圖片顯示,在我國的部分地區(qū),地下水已被明顯污染;還有一些地方由于屬地下水天然水質(zhì)惡劣地區(qū),加上人類活動的破壞,污染更為嚴重;高氟水和高砷水分布范圍很廣、危害極大。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巨大的人口壓力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和西南巖溶石山地區(qū),地下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供水水源;在地表水資源相對豐富的東部、南部和沿海地區(qū),地下水越來越成為重要的供水水源。
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開采量過大、防污染意識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地下水污染情況不容樂觀。王焰新表示,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造成了大面積的地下水污染,已經(jīng)在我國地下水中檢測出多種污染物,使得我國“水質(zhì)型”缺水形勢日益嚴峻。開展地下水污染研究,已成當務之急。
同樣,吉林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院長趙勇勝也表示,這個問題一直沒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視,所以他和同行們在各種場合發(fā)表演講,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重視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的研究工作。他說,我們國家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剛剛起步,現(xiàn)在一方面要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也要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
由于治理的難度大、時間長,費用大的特點,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修復起來十分困難。專家們一致認為,地下水污染防治需以預防為先。王焰新說,地下水脆弱性評價和地下水防護帶區(qū)劃是預防的基礎工作,而地下水系統(tǒng)綜合水質(zhì)管理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但遺憾的是,我國地下水脆弱性評價領域的研究剛剛起步,迄今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早在幾年前,王焰新帶著他的學生對武漢市淺層地下水污染現(xiàn)狀進行了首次全面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并繪制出武漢市區(qū)淺層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區(qū)圖。這一成果曾獲得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王焰新表示,與國外的研究相比,這還只是一項完成得非常粗略的分區(qū)圖,但在國內(nèi)卻算是走在前面了。他說,這個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圖可以告訴決策者,哪些地方需要重點保護。
趙勇勝與王焰新所處地域一南一北,但一直在做著同樣的努力。在2005年松花江有毒化學品爆炸事件后,趙勇勝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致力于當?shù)氐叵滤男迯凸ぷ鳎蝿菟坪醪⒉粯酚^。當有專家問他5年能否治理好時,他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正因為感受到地下水污染后治理的困難,趙勇勝多年來為了推進地下水污染的預防多方奔走。“現(xiàn)在有些成效了,至少越來越多的人有這個意識,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他說,“地下水污染到什么程度需要修復,修復到什么程度可以停止,這些都必須有完整的評價系統(tǒng),但是目前我國還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