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及工信部關于未來3年落后產能淘汰目標任務要求,我省正加緊進行落后產能調查摸底工作,并制定細化實施計劃,5月底前將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各市。
省經信委產業政策處負責人介紹,從初步摸底情況看,對照國務院要求和相關標準,今后3年我省落后產能淘汰的重點行業主要是焦炭、鋼鐵、建材(水泥、平板玻璃)、輕工業(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等4個行業。與此同時,我省還將采取措施防止新增落后產能,尤其在蘇北發展、沿海開發中堅決防止落后產能轉移和低端產業引進,并將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
據了解,我省目前在一些行業仍然存在較多的落后產能,低水平重復、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仍未根本扭轉,經濟發展受環境和資源的“硬約束”明顯增大。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我省這次制定的淘汰落后產能實施計劃,與以往相比范圍更寬、標準更高。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將與發展先進產能,促進工業經濟轉型,提升產業、企業競爭力相結合,與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太湖流域工業污染整治相結合,與城市發展、土地功能規劃、產業布局調整、企業生產力優化組合相結合,為加快產業升級騰出空間。
為實施新一輪淘汰計劃,我省將出臺政策激勵機制,對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且完成較好的地區和企業,在安排技術改造資金、節能減排資金、投資項目核準備案、土地開發利用、融資支持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省里將通過綜合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淘汰落后產能。
業內人士認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很有必要,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才是關鍵。在省經信委4月29日召開的全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座談會上,各市經信委負責同志建議:通過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機制、稅收杠桿等調節作用,引導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增強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約束,同時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